MySQL 8.0 以前,Redo 日志是串行写入 log buffer 的,多个用户线程想要同时往 log buffer 里写日志,那是不行的,必须排队等待(获取互斥锁),拿到互斥锁之后,才能往 log buffer 里写日志。 MySQL 8.0 中,串行写入变为并行写入,log buffer 由乡间小道变成了单向 8 车道的高速公路,多个用户线程可以同时往 log buffer...
redo 日志写入 log buffer 是顺序写入的,一个 Mini-Transaction 对应的一组redo日志会在这个Mini-Transaction结束之后整体写入log buffer。而redo log buffer在一些时机下会刷新到磁盘:写入的redo log超过一定容量时事务提交时会刷一次,为了保证事务的持久性后台线程定时刷其他时机 全局变量 buf_free 标记了当前redo日...
2:设置为2的时候,每次提交事务时都只把redo log buffer写入page cache。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参数默认为1,当事务提交的时候会调用fsync对redo log进行刷盘,将redo log buffer写入redo log文件中。 另外,Innodb存储引擎有一个后台线程,每隔1秒,就会把会redo log buffer中的内容写入到文件系统缓存page c...
innodb_log_buffer_size可配置Redo Log Buffer的大小,默认是16MB。其实16MB已经够大了,毕竟一个Redo Log Block才512字节,每条redo日志也就几个到几十个字节而已。 从Redo Log Buffer结构可知:当要写一条redo日志时,就会从第一个Redo Log Block开始写入。写满了一个Redo Log Block,就会继续写下一个Redo Log Blo...
Redo Log的由来 数据库为了提供更高效的读写和存储数据,InnoDB 需要缓存池来解决高低速设备的差异,缓存数据会先于磁盘的更新,写入内存 (Buffer Pool),但是如果此时进程崩溃或者宕机,就会导致内存数据丢失,为了保证数据库本身的一致性和持久性,数据库需要实现特有的故障恢复。InnoDB引入了Redo Log。InnoDB的RedoLog就是...
写入Redo Log Buffer之后,并不会立即持久化到Redo Log FIle,需要等待操作系统调用fsync()操作,才会刷到磁盘上。 具体什么时候可以把Redo Log Buffer刷到Redo Log FIle中,可以通过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参数配置决定。 InnoDB 的Redo Log File是固定大小的。可以配置为每组4个文件,每个文件的大小是 1GB,...
写入时机:在事务执行过程中,数据的更改首先被写入Redo Log Buffer,然后在事务提交时,这些更改会被写入到Redo Log File中。这个过程保证了MySQL可以在系统意外重启后,按照事务提交前的状态重新构建数据页,进而实现持久性。 Binlog(二进制日志) 作用:Binlog主要用于数据复制(主从复制)和数据恢复。它记录了所有修改了数据...
当redo log buffer 中记录的写入量大于 redo log buffer 内存空间的一半时 InnoDB 后台线程每隔1秒,将 redo log buffer 持久化到磁盘。 此外redoLog 在每次提交事务时还会落盘,有三种刷盘策略: 提交事务时同步 write 和 fsync 提交事务时什么都不做,InnoDB 后台线程每隔1秒 write 和 fsync (Maybe 就是上面 3 ...
redo log buffer 那么这个redo log 是如何通过内存缓冲之后再进入磁盘文件的,这就涉及到了一个新的组件,redo log buffer,它就是MySQL专门设计用来缓冲redo log写入的。这个redo log buffer其实就是MySQL启动的时候跟操作系统申请的一块连续内存空间,可以认为相当于是buffer pool吧。那个buffer pool是申请之后划分了N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