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TLC,QLC快闪记忆体的储存密度提高了33%,达到4bit/cell。尽管其性能和写入寿命略低于SLC和MLC,但与TLC相当甚至更优。此外,QLC还提供了更高的容量和更低的成本,非常适合作为资料仓库使用。如果您需要大量存储空间、对电脑使用较轻度或追求价格优势,QLC SSD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1、QLC寿命的突破 过去,...
TLC芯片技术是SLC和MLC技术的延伸,最早期NAND Flash技术架构是SLC(Single-Level Cell),原理是在1个存储器储存单元(cell)中存放1位元(bit)的资料,直到MLC(Multi-Level Cell)技术接棒后,架构演进为1个存储器储存单元存放2位元。 2009年TLC架构正式问世,代表1个存储器储存单元可存放3位元,成本进一步大幅降低。如同...
MLC每个cell存储2bit数据,在存储密度和成本上相较于SLC有所提升,但寿命和速度有所降低(理论擦写次数为3000-5000次)。得益于其较好的平衡性能,MLC常用于消费级高端产品中。 2.3 TLC:三层存储单元 TLC每个cell存储3bit数据,成本更低但寿命进一步降低(理论擦写次数1000-3000次),适用于日常使用的固态硬盘。尽管速度较SL...
QLC全称是Quad-LevelCell,也就是四层存储单元,顾名思义每个单元存储4bit信息,其容量在MLC的基础上翻番,实现了更高的存储密度。不过由于电压的控制多达16种变化,其P/E寿命将至1000余次。 容易发现,SLC/MLC/TLC/QLC的综合性能不断降低,P/E寿命也逐渐减少,但是换来了容量的大幅提升。 而且因为价格太贵,目前SLC和...
总结:MLC具有第二好的耐久性,读写速度不如SLC,但价格比SLC便宜。 TLC NAND TLC NAND为三级单元,每个单元存储3个位,P/E周期降至最高3000个。 总结:TLC在单元空间内提升了容量,但性能和耐久性下降,价格变得比MLC要便宜。目前在消费类产品上,采用TLC是性价比最高的存储方案,性能、价格、容量等多个方面达到了较好...
固态硬盘颗粒选择:性能、寿命与成本的平衡术固态硬盘(SSD)的普及已彻底改写存储市场格局,但其核心元件——闪存颗粒的类型选择,却常被消费者忽视。SLC、MLC、TLC、QLC四类颗粒的差异,本质是性能、寿命与成本的博弈。用户需根据实际需求,而非盲目追求参数,方能实现最优配置。SLC与MLC:性能与价格的断层 SLC(...
slc>mlc>tlc>qlc 量化一下就是: slc(单层存储单元)理论擦写次数10万次,mlc(双层存储单元)3000-10000次;tlc(三层存储单元)500-1000次;qlc(四层存储单元)仅仅150次,这样一个硬盘的寿命就很直观了。 这说的是2D工艺,现在的闪存都是3D的,QLC的寿命已经突破了1000P/E,和以前的TLC相仿了,但是依然比不过同样是...
目前,MLC和TLC是主流的解决方案。SLC技术主要适用于军工和企业级应用,以其高速写入、低出错率和长耐久度著称。而MLC技术则广泛用于消费级应用,其容量是SLC的两倍,且成本低廉,非常适合USB闪盘、手机、数码相机等储存卡,如今也被大量用于消费级固态硬盘。此外,NAND闪存根据空间结构的不同,这四种技术又可分为2D...
slc>mlc>tlc>qlc 3、在使用寿命上 slc>mlc>tlc>qlc 固态硬盘和U盘里的slc、mlc、tlc、qlc颗粒有什么区别? 我们计算一下使用寿命,以120G硬盘为例,假如每天写入10G数据,各个颗粒按照最低擦写次数计算, slc理论寿命=120*100000/10=1200000天=3287.67年; ...
下面介绍下SLC、MLC、TLC和QLC这几种存储颗粒的区别。 由于NAND闪存颗粒中存储密度存在差异,所以NAND闪存又分为SLC、MLC、TLC和QLC。QLC容量大,但性能也变差了。NAND闪存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技术,即断电后仍能保存数据。它的发展目标就是降低每比特存储成本、提高存储容量。 SLC:每个Cell单元存储1bit信息...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