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人士认为,这正是QKD可以提供混合安全通信的前景所在,而单靠PQC是永远无法提供这种通信的。Priyadarshy说:“QKD 提供了理论上的信息安全,而PQC实现了可扩展性。QKD和PQC混合是量子安全网络最可能的解决方案。但目前研究 QKD-PQC混合技术和标准的努力‘非常有限’”。Finke指出,即使在PQC仍占主导地位的世界里,...
10月15日,韩国移动通信运营商SK电讯推出“量子密钥分发-后量子密码(QKD-PQC)混合量子加密”产品。SK电讯将自主研发的PQC软件集成到了量子加密公司IDQ发布的QKD系统“Clavis XG”上,这款混合产品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双重加密技术来保护信息,即在同一设备上同时进行QKD和PQC加密。据称,这是世界上首次发布结合了 QKD ...
密钥生成与分发:PQC提供抵抗量子攻击的加密算法,而QKD提供安全的密钥分发机制。关键是将PQC算法生成的密钥与QKD生成的量子密钥进行结合,确保安全性和完整性。 配置参数协商:PQC和QKD都需要特定的配置参数来保证其安全性。在融合过程中,需要协商并统一两者之间的配置参数。 加解密流程设计:在融合应用中,需要定义适当的加...
近日,国盾量子、中国科大、国科量子、济南量子院与上海交大等单位组成的联合团队完成了国际首次量子密钥分发(QKD)和后量子密码(PQC)融合可用性的现网验证。 国盾量子消息显示,此次最新的研究进一步在现网实际业务中验证了融合方案的可行性,不仅将PQC认证协议集成到QKD设备内部,还在多用户、现网通信条件下进行了长时间运...
“通密一体”量子通信融合设备是中国联通打造的业界首款将量子通信技术与传统光通信设备深度融合的一体化设备,分为基于量子密钥分发(QKD)技术的量子融合光传输设备和基于后量子密码(PQC)的后量子融合光传输设备,可为政企、金融等高安全等级需求客户提供量子安全的加密光传输专线业务。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学与国盾量子、国科量子等公司的联合研发团队宣布,在国际上率先完成量子密钥分发(QKD)和后量子加密算法(PQC)的融合应用。相关论文5月6日发表在知名学术期刊《NPJ Quantum Information》上。 随着量子计算的飞速发展,经典密码算法的安全性也受到极大威胁。而能抵御量子计算...
“ 中国电信 基于QKD、PQC等技术体系,构建涵盖量子密钥分发、量子密码资源池和量子密码管理平台的量子安全基础设施。”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在2024中期业绩说明会上介绍了中国电信在量子安全领域的建设成果。中央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
11月20日消息(南山)量子加密在今年备受业界关注。尤其是随着8月份美国商务部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公布了三项后量子密码(PQC)标准,不少公司纷纷研发并推出抗量子加密产品。 在中国,最早商用的量子加密技术是量子密钥分发(QKD),这是另一种重要的量子加密技术。日前,国盾量子公布了最新一期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后量子密码能应用于QKD网络中实现设备间的签名认证,即QKD网络协议执行需要待交互的设备间完成了可信认证作为前提,除通过 预置密钥认证的方式外,结合使用PQC的公钥认证方法是较完善的量子安全解决方案。QKD技术能够为PQC系统生成所需要的成对临时密钥或工作密钥,通过QKD不断更换加密密钥,可获得很强的前向安全性。
两种可以实现量子安全的前沿技术手段在真实网络里完成了融合实验。 近日,国盾量子、中国科大、国科量子、济南量子院与上海交大等单位组成的联合团队完成了国际首次量子密钥分发(QKD)和后量子密码(PQC)融合可用性的现网验证。相关工作7月30日作为编辑推荐文章发表在著名学术期刊《Optics Expres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