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fore_request:在每次请求到达之前,记录当前的时间戳,并存入 Flask 的全局对象g中。 after_request:在请求处理完毕后,通过计算自before_request记录的时间戳与当前时间的差值,得出处理的时间,并输出到日志。 示例路由:添加一个简单的示例路由,通过time.sleep模拟处理延迟。 类图设计 以下是我们 Flask 应用的类图设计,...
代码中我们直接用session中的username去Users模型中检索,来得到author_id,看着很麻烦,而且在很多视图函数中,我们都需要用到当前登录用户的信息,因此可以使用@app.before_request这个钩子函数,看其名字就很好理解,是在request之前会自动运行的,我们在每次请求之前(或者说每次运行视图函数之前),都通过钩子函数来得到当期登录...
before_request()函数被app.before_request修饰以后,每一次请求到来后,都会先进入函数before_request()中,如上代码,获取请求的ip以及url,并打印出来,执行完毕后请求才会正常进入到app.route修饰的函数中响应,如果有多个函数被app.before_request修饰了,那么这些函数会被依次执行。 app.before_request修饰器在开发中用处...
定义before_request函数:在Flask应用中,before_request函数用于在每个请求之前执行一些操作,比如身份验证、日志记录等。你可以在这个函数中添加自己的代码逻辑。代码如下: @app.before_requestdefbefore_request():# 在这里添加你的代码逻辑pass 1. 2. 3. 4. 注册before_request函数:在Flask应用中,需要将before_reques...
@app.before_request View Code @app.before_request 也是一个装饰器,他所装饰的函数,都会在请求进入视图函数之前执行 request.path 是来读取当前的url地址如果是 /login 就允许直接通过 return None 你可以理解成通过放行 校验session中是否有user 如果没有的话,证明没有登录,所以毫不留情的 redirect("/login") ...
@app.before_requestdefxx():pass@app.route('/')defindex():return'index'if__name__=='__main__': app.run() 看如上代码,如果此时请求视图函数index,在视图函数执行之前,@app.before_request装饰的函数在这里也就是xx会先执行。 源码 查看before_request: ...
flask中又两种 context(上下文),分别是 application context 和request context。 其中request 就是request context。当 HTTP 请求过来的时候,进入这个上下文。 题主的那些方法都是一些 flaks 的hooks。用于针对 request 做一些操作,比如 before_request :在请求收到之前绑定一个函数做一些事情。 after_request: 每一个...
app层的钩子函数有before_request,before_first_request,after_request,teardown_request,下面我们一一分析。 before_request Registers a function to run before each request. 在每次请求都会执行的函数,比如:用于连接数据库连接,或者从会话中加载登录用户
1)before_request():在请求之前调用它们并且不传递任何参数 2)after_request():在请求后调用它们并传递将发送到客户端的响应 3)teardown_request():在引发异常时调用它们,并且不保证响应。它们在响应构建后被调用。不允许他们修改请求,并忽略它们的值。
requests 库是用来在Python中发出标准的HTTP请求。它将请求背后的复杂性抽象成一个漂亮,简单的API,以便你可以专注于与服务交互和在应用程序中使用数据。 在本文中,你将看到requests提供的一些有用的功能,以及如何针对你可能遇到的不同情况来自定义和优化这些功能。你还将学习如何有效的使用requests,以及如何防止对外部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