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t() 是一个列表方法,用于 原地排序(即直接修改原始列表),它接受两个常用参数: key:指定排序的依据。 reverse:指定排序的顺序,默认为 False(升序),如果设置为 True,则按降序排列。 key 参数详解 key 参数接受一个 可调用对象(通常是一个函数),这个函数会对列表中的每个元素进行处理,并返回一个可比较的值。
1..sort()没有有序的输出,因此对新变量的赋值只传递None类型 2.values_to_sort列表的顺序已经发生了改变,而且原始顺序也并没有以任何形式保留下来。 这些行为上的差异使得.sort()和sorted()在代码中绝对不可互换,如果以错误的方式使用它们,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sort()具有与sorted()相同的key和reverse...
1、默认按key排序,返回由key组成的list:sorted(dict)>>[0, 1, 2] 2、按value的长度排序,返回key组成的list:sorted(dict, key = lambda x: len(dict[x]))>>[2, 1, 0] 3、按value排序,返回key组成的list:sorted(dict, key = lambda x: dict[x])>>[1, 0, 2]或者sorted(dict, key=dict.get...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sort_by_length的函数,该函数的作用是返回字符串的长度。然后,我们使用sort函数并传递了sort_by_length函数作为key参数,这样就会按照元素长度进行排序。需要注意的是,sort函数会直接修改原始列表,而不是返回一个新的排好序的列表副本。总结 本文详细介绍了Python中的sort函数的用...
python3之后不支持cmp,所用key函数并不直接比较任意两个原始元素,而是通过key函数把那些元素转换成一个个新的可比较对象,也就是元素的key,然后用元素的key代替元素去参与比较。如果原始元素本来就是可比较对象,比如数字、字符串,那么不考虑性能优化可以直接sort(key=lambda e: e)。不过这种基于key函数的设计倾向于每...
在Python中,sort()函数用于对列表进行排序,当需要对列表中的元素按照某个条件进行排序时,我们可以使用key参数来指定一个函数,该函数将作用于列表中的每个元素,返回一个值作为排序依据,当key相同时,sort()函数会按照元素的自然顺序进行排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这就是key参数的作用,传入了key参数的sort()函数对li中的每个子元素[1,7],[1,5],[2,4],[1,1]都执行了fun()函数,返回它们的第1个数,分别为7,5,4,1。然后再排序得到1,4,5,7。使的出的结果对本来的li进行排序最后就得到了[[1,1],[2,4],[1,5],[1,7]]。
sorted(iterable, *, key=None, reverse=False) sorted函数中的形参key,是用来指定在进行比较之前要在每个列表元素上进行调用的函数。 也就是说key是一个对元素进行处理的函数,它有一个参数就是列表中的元素。 过程如下 决定怎样处理元素,并定义相应函数 ...
Python中的sort函数非常强大,主要用于对列表、元组等可迭代对象进行排序。 sort 可以接受关键字参数,用来实现更强大的排序方式: list.sort([key=], [reverse=]) 其中,key、reverse均为可选参数。 如果指定了 key,则按照指定的方式进行排序 如果指定了 reverse,则按照相反的顺序进行排序 ...
在python3中没有cmp函数 sort详情: >>> a = [1,2,1,4,3,5] >>> a.sort() >>> a [1, 1, 2, 3, 4, 5] >>> a = [1,2,1,4,3,5] >>> sorted(a) #生成一个新的list,原来的list a 不变 [1,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