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给定的代码中,a和b的值分别为10和20。然后,通过if语句判断a是否小于b,结果为False,因此不会执行交换操作。所以,最后输出的结果仍然是a=10,b=20。则答案是:20 1.变量赋值:通过将一个值赋给一个变量,可以将该值存储在内存中,以便后续使用。在代码中,a和b被分别赋值为10和20。 2.条件判断:通过if语...
print(a,b) 执行后的值正确的是( ) A. 20,10 B. 10,10 C. 20,20 D. 10,20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A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Python顺序结构。语句a,b = b,a表示交换变量a,b里的值,故执行后的值正确的是20,10选项A正确。反馈 收藏 ...
for i in range(10)::循环从 0 到 9,即总共 10 次。 line = file.readline():读取文件的当前行。 print(line.strip()):打印读取的行,使用strip()方法去除多余的空格和换行符。 这种方法能够高效地读取并输出文件的前 10 行。 状态图 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尤其是在读取文件和打印输出过程中,可以用状态图表...
python3 方法/步骤 1 输入print函数,输入星号,将若干星号排成图形,打印到屏幕上。引号中,按空格键,可调整星号在print函数中的位置。通过位置来创造图形。2 复制print函数,粘帖print函数到下方。3 调整print函数中星号位置。继续创造新的图形。保存为tu。测试结果如下。4 可用print函数创造各种图形。每行print函...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运行示例 我们可以运行上面的代码,并按提示输入书名、作者和出版年份。例如: 请输入书名:Python 编程 请输入作者:张三 请输入出版年份:2023 1. 2. 3. 输出结果将为:
运行代码“print(sum((1, 2,3)),sum((1,2,3),10))”时,其中的第一个sum函数用于计算元组(1,2,3)中三个元素的和,其结果为6;而第二个sum函数则用于计算元组(1,2,3)中三个元素加上额外的数值10后的和,其结果为16。最终,print函数将这两个结果以空格分隔的形式依次输出到屏幕上。因此,本题的...
在语法print ("10 - 1")中,print( )函数的括号中存在引号,表示要输出引号中的内容。根据print函数中出现引号会完整的输出引号中内容的规则,会输出10-1;因此应该选择的是选项[B]。 在Python中,print( )表示一个输出函数,会输出括号中的内容。当括号中没有引号时,会直接对括号中的内容计算,并输出计算后的结果...
在Python中,我们经常需要将多个变量连接在一起并输出。这时,我们可以使用print()函数来实现这一功能。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连接两个变量的方法,并给出相应的代码示例。 1. 使用“+”号连接变量 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号将两个变量连接起来。这种方法适用于字符串变量的连接。
print ("{0:<10}{1:>5}".format(word, count))这个是format方法的格式控制。在Python二级教程第三章《基本数据类型》讲字符串的时候有讲到。首先:'我的{0}叫{1}'.format(name,jack),大括号里的数字,表示的是位置,也就是0对应的name,1对应的jack。同理,题中0对应的是Word,1对应的是...
Python print 显示前10行 在处理数据时,常常需要对大型数据集进行快速查看,这时使用 Python 的print方法显示前 10 行数据非常有用。比如,使用pandas库可以轻松实现这一需求。在这篇博文中,我将结合备份策略、恢复流程、灾难场景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大家了解如何有效地在 Python 中处理类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