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PCNSL)的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种进袭性(aggressive)肿瘤,局限于大脑、眼睛、颅神经、软脑膜或脊髓,在中枢神经系统外无疾病。目前估计PCNSL在所有淋巴瘤中占1%,在所有结外淋巴瘤中占4-6%,在所有中枢神经系...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罕见类型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病灶范围局限于脑实质、脊髓、软脑膜和眼。95%以上患者的病理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PCNSL一线治疗是基于大剂量甲氨蝶呤(HD -MTX)的联合化疗方案...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指原发于脑、脊髓、眼或软脑膜的淋巴瘤,病理特征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相似,PCNSL大多数为B细胞起源;临床PCNSL病灶以脑室附近较多见,好发于50~70岁者,PCNSL占脑肿瘤的3%, 95%以上为DLBCL,T细胞起源的及其他类型的PCNSL发生率极低仅见个案报道;WHO(2008)肿瘤分类已经将...
利妥昔单抗是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包括发生于CNS外的DLBCL)的标准组成,但利妥昔单抗的高分子量限制了其穿透BBB;然而另一方面,有学者假定与PCNSL相关的BBB破坏可能将CNS中的利妥昔单抗浓度增加至其抗肿瘤活性所需的水平。在一项单一研究中评估了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PCNSL的效果,其中12例难治/复发性PCNSL患者接受...
从文献数据和实践经验来看,PCNSL是以DLBCL最为多见,且非GCB型多见。本例患儿为GCB型,较少见。 罕见类型淋巴瘤的诊治是儿童血液系统肿瘤领域的一大难点。由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主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高博医疗集团承办的“首届小儿血液肿瘤疑难案例精彩点评会”上,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小儿血液科赖肖蓉医生分享了一...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指原发于脑、脊髓、眼或软脑膜的淋巴瘤,病理特征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相似,PCNSL大多数为B细胞起源;临床PCNSL病灶以脑室附近较多见,好发于50~70岁者,PCNSL占脑肿瘤的3%,95%以上为DLBCL,T细胞起源的及其他类型的PCNSL发生率极低仅见个案报道;WHO(2008)肿瘤分类已经将原...
DLBCL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最主要病理类型。近年来,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的应用提高了PCNSL患者的生存时间,尤其是HD-MTX联合全脑放疗(WBRT)或其他化疗药物,如替莫唑胺,以及免疫调剂,如来那度胺等。目前临床上常用HD-MTX化疗后行放疗,这种治疗方案能使PCBSL患者5年生存率提高至40%。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指原发于脑、脊髓、眼或软脑膜的淋巴瘤,病理特征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相似,PCNSL大多数为B细胞起源;临床PCNSL病灶以脑室附近较多见,好发于50~70岁者,PCNSL占脑肿瘤的3%, 95%以上为DLBCL,T细胞起源的及其他类型的PCNSL发生率极低仅见个案报道;WHO(2008)肿瘤分类已经将...
超过90%的组织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该病病理上为浸润整个脑实质、脊髓及软脑膜等多个部位且没有全身性累及的弥漫性病变。PCNSL⼤约占所有淋巴瘤的1%,占结外淋巴瘤的4%~6%,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3%,发病高峰在40~50岁。年发病率约0.5/10万。PCNSL的治疗方法选择包括手术、大剂量MTX为基础的...
泽布替尼是新一代高选择性、不可逆的BTK抑制剂。与第一代BTK抑制剂相比,泽布替尼具有更好的安全性,>3级房颤、出血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低[2]。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泽布替尼脑脊液血浆浓度比为10.5%-78.1%[3],提示它可能是PCNSL的一种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