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是应用层协议, 使用UDP数据报传送,端口号520将路由条目从开启了 RIP 进程的接口上发出,ver1 使用广播地址 255.255.255.255 发出,而 ver 2 使用组播地址 224.0.0.9 发出。 无论是 ver 1 还是 ver 2,都会将路由表每30 秒定期向网络中发送,RIP 没有邻居的概念,所以自己并不知道发出去的路由更新是不是有路...
支持触发更新,能够快速检测并通告自治系统内的拓扑变化(体现为收敛快) 2RIP和OSPF的工作原理 RIP: 运行RIP之后,路由器会发送request报文,用来请求邻居路由器的RIP路由。运行RIP的邻居路由器收到该request报文后,会根据自己的路由表,生成response报文进行回复。 路由器在收到response报文后,会将相应的路由添加到自己的路...
例如,假设存在如图2-9所示网络,网络192.168.0.0突然出现故障,则RIP(采用定时更新方式时)和OSPF的表现分别如下: RIP协议中,R1会在本地删除对应路由,但是R2不会立即感知到这个变化,而是等无效定时器计时超时,才会将对应路由置为无效,在这个计时等待期间,当R1收到R2的更新报文时,会从中学习自己未知的192.168.0.0网络的...
RIP和OSPF是两种内部网关协议,二者均属于动态路由协议。其中,RIP是出现最早的一种动态路由协议,在算法实现上较简单,在早期的小型简单网络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但是,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规模扩大且愈加复杂,使得RIP无法满足网络需求,为此OSPF协议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OSPF协议所采用的实现机制和算法虽然相对较复杂,但在...
OSPF与RIP的主要区别包括以下几点:信息传递方式:OSPF:采用链路状态协议,向所有路由器发送链路状态变化信息,而非定期交换整个路由表。这意味着只有链路状态改变时才进行广播,从而有效节省通信量。RIP:基于距离矢量协议,通过定期交换整个路由表来更新信息,这种方式的信息交换更为频繁。路由决策算法:OSPF:...
RIP和OSPF在具体实现上存在较大区别,主要体现在路由算法和路由更新方式上,其次它们的邻居间可交互报文类型、协议报文交互方式、管理距离、防环机制、网络规模限制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 2.1 路由算法2.1.1 RIP路由算法 RIP主要采用距离矢量算法计算路由,当发生路由更新时,通过距离矢量叠加的方式直接计算路由,并根据路由...
RIP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是因特网的协议标准,最大优点是简单。 RIP协议要求网络中每一个路由器都维护从它自己到其他每一个目的网络的唯一最佳距离记录(即一组距离)。 距离:通常为“跳数” ,即从源端口到目的端口所经过的路由器个数,经过一个路由器跳数+1。
如果在一个网络中既有RIP又有OSPF并且希望全网互连互通,那么我们就需要使用路由引入。在华三中讲到路由引入时,注意引入时只会将IP路由表以该路由协议存在的路由引入,换句话说引入不会将本地直连路由引入。所以在路由引入实验还需要引入直连路由协议。 实验拓补 ...
RIP与OSPF协议都是在寻找最短路径,并且采取“最短路径优先”的指导思想。只是在具体使用什么样的参数与计算方法上有些不同。 (3) OSPF协议要求当链路状态发生改变时,用洪泛法向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而RIP仅向自己相邻的几个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 (4) 由于执行OSPF协议的路由器之间频繁的交换链路状态信息,因此所有...
RIP:适用于小型网络,配置简单,维护管理方便。 OSPF:适用于中大型网络,能够解决RIP的收敛慢、路由环路等问题。🛠️ 功能特性: RIP:实现简单,配置和维护管理容易。 OSPF:支持组播形式收发报文,减少对其他路由器的影响;支持无类型域间选路(CIDR);支持对等价路由进行负载分担;支持报文加密。R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