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的发文量较少,整体处于波动上涨的状态,近两年增刊趋势明显,有助于投稿。2018-2021年发文量为:306、232、408、446篇。 08 自引率 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的自引率把控不错,近几年呈持续下降趋势,2021年自引率为9.8%。完全是个安全的数值,可以放心投稿。 09 文章的主...
②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的自引率有下降的趋势,2023年度为8.7%。 ③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最近五年发文量分别为306,232,408,446,410。 目前,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为中国,我国国人发文2470篇,占比41.6%。 ④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发文量非常可观、影响因子稳定,国人占比超过40%,自引...
影响因子:3.5 年发文量:426 工程中的光学和激光SCIE 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 ISSN:0143-8166 E-ISSN:1873-0302 是否OA:未开放 出版地区:ENGLAND 创刊时间:1980 是否预警:否 出版周期:Monthly 语言:Multi-Language 研究方向:工程技术 - 光学
影响因子(2023) 3.347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 aims at providing an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the interchange of inform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optical techniques and laser technology in engineering. Emphasis is placed on contributions targeted at the practical use of methods and devices, the ...
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期刊位于中科院2区,发展势头强劲,审稿周期3个月左右,研究范围广,2022年发文量达到410篇,对国人比较友好。影响因子超过4.9分,推荐工程科学领域的同学投稿。 时间急,投稿总被拒? 扫码咨询,最快2个月录用见刊 21+杂志社内部合作,非预警正刊版面 ...
期刊名称: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 出版周期:月刊 中科院杂志分区:光学分类下的 3 区期刊 近四年影响因子:- 2013 年度:1.695 - 2012 年度:1.916 - 2011 年度:1.838 - 2010 年度:1.567 审稿时间:文章的审稿周期取决于其质量和审稿人的工作效率。通常情况下,审稿过程需要 1 至...
sci收录的光学类优秀刊物也是有很多的,尤其是分布在高水平的二区期刊中是不在少数的。所以这里也是给大家整理并介绍一些光学类的sci二区期刊,以供有需要的作者参考选择。 1、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 中科院二区,最新IF值5.6分+,审稿周期约3.0个月,旨在为工程中光学技术和激光技术的发展提供一个交流信息的...
影响因子:3.5 是否预警:否 语言:Multi-Language 是否OA开放访问:未开放 研究方向:工程技术 - 光学 杂志简介 SCIE期刊 学科领域:OPTICS 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 aims at providing an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the interchange of inform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optical techniques and laser technology ...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10.0.0年份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近年影响因子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近年影响因子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123456 ...
从我博士二年级开始关注这个期刊,当时影响因子应该不到2吧。如果大家看看这个期刊的历史,就知道上面曾经发表过非常多工程领域扎实的工作,特别是诸如metrology与photomechanics等传统方向。上面的综述论文水平和影响力尤为突出,因此我始终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适合于我们做光学测量方向投稿的选择。 2012年,我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