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基因分O1与O2,O1为百越基因,O2为华夏基因。 3万前,黄种人内陆支O2从云南分2路扩散到中东部地区,形成中原各民族。O2分华夏支及苗瑶支,华夏支从云南三江并流地区北上去到黄河上游,沿黄河扩散至山东;苗瑶支从贵州东进湖南、湖北,在长江中下游扩散。 O2高频区中心在中国西南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一带。其中独龙...
研究发现,汉族的Y-DNA基因O1、O2和O3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在北方,O3基因的占比相对较高,尤其是在少数城市,占比仍超过80%。而在大部分地区,O3基因的占比下降到70%左右。在南方,O3基因的分布相对较少,广府人群的O3基因占比约为55%。广西的平话人群是汉化的越人,其O3基因的比例较高。
其中,O2代表羌族和华夏的基因,O1则代表南方汉族的基因,即百越民族的基因。而C则代表东胡—肃慎系民族的父系基因。根据公布的结果显示,中国人的O2比例最高。河北、山东和福建的O2比例均达到了60%。之前的数据样本为59.9,而现在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六十的水平。河北和山东位于中国北方,是龙山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华夏...
地理分布不同:o1基因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尤其是在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o2基因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尤其是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地;o3基因主要分布在非洲,尤其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进化历史不同:o1基因和o2基因的进化历史比较相似,它们都起源于非洲,然后在东亚和...
单倍群O系基因可分为O1、O2、O3三个分支。在1.5万年前,O1、O2先北上扩散,考古证实红山文化人骨Y-DNA含有O1、O2,最可能和日韩O2b有紧密联系。虽然O3比O1、O2起步晚,但北上爆发扩张取代了O1、O2。 母系基因M.N 研究父系基因,也要关注母系基因。早期父系O3原来对应的是母系N。古中原母系基因全是M,但当时古东夷母...
O(M-175)的分支很多,目前主要分为O1和O2两大类(早期划分方式是分成O1、O2、O3三类,但现在将O1和O2合并为新O1,O3变为新O2)本篇住要介绍O1大类。 O1(F265)大约三万年前在东亚分化产生,东亚东南亚的常见类型,目前在汉族中占比20%左右,南方多,北方少,汉族人中的O1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我们一一解读: ...
O1和O2基因现在在哪里 | 需要说明的是华夏族并不是黄帝后代,而是黄帝炎帝蚩尤共同的后代。 假设黄帝炎帝蚩尤存在,那么华夏族也只能说是他们部族的后代,而他们各自的部族在合并为华夏族之前,也分化开几万年了,所以有差别很正常。 最后这三大部分人又重新融合成为了华夏族和汉族,而这些基因里,O3逐渐占据了绝对主流。
O1、O2、O3基因类型之分,代表了人类遗传多样性。需要纠正的是,华夏族并非仅源自黄帝后代,而是融合了黄帝、炎帝、蚩尤等多个部族的后代。假设这些部族确实存在,那么在合并为华夏族之前,它们已经各自分化数万年,因此基因差异在所难免。经过长时间的分化与融合,华夏族和汉族最终形成,其中O3基因逐渐成为...
o3,o1,o2的猜..1 o3与o1都为古中华主体单倍群。o3在北部,o1在中部。o2a为古东南亚主体单倍群,与更早期澳洲土著混合较多。其根据地在柬埔寨,他们北上中国,控制中国南部一些地区,南下东南亚岛屿地区。2 o3与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