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直接内存访问(InfiniBand 或以太网网络上支持的 NVMe/RDMA):NVMe over RDMA。RDMA 是承载 NoF 的原生网络协议,RDMA 协议除了 RoCE 外还包括 IB(InfiniBand)和 iWARP(Internet Wide Area RDMA Protocol)。NVMe over RDMA 协议比较简单,直接把 NVMe 的 IO 队列映射到 RDMA QP(Queue Pair)连接,通过 RDMA SEND,...
远程直接内存访问(InfiniBand 或以太网网络上支持的 NVMe/RDMA):NVMe over RDMA。RDMA 是承载 NoF 的原生网络协议,RDMA 协议除了 RoCE 外还包括 IB(InfiniBand)和 iWARP(Internet Wide Area RDMA Protocol)。NVMe over RDMA 协议比较简单,直接把 NVMe 的 IO 队列映射到 RDMA QP(Queue Pair)连接,通过 RDMA SEND,...
RoCE技术支持在以太网上承载IB协议,实现RDMA over Ethernet。RoCE与InfiniBand技术有相同的软件应用层及传输控制层,仅网络层及以太网链路层存在差异。 RoCE v1协议:基于以太网承载RDMA,只能部署于二层网络,它的报文结构是在原有的IB架构的报文上增加二层以太网的报文头,通过Ethertype 0x8915标识RoCE报文。 RoCE v2...
首先是InfiniBand,这种网络架构本身就支持RDMA。另一种选择是RoCE(RDMA over Converged Ethernet,常被读作“Rocky”),它通过在以太网上封装InfiniBand传输数据包,从而实现了RDMA的功能。RoCE有两种版本:RoCEv1:它使用以太网链路层协议(Ethertype 0x8915),允许同一以太网广播域内的任意两台主机进行通信,但仅...
NVMe/RoCEv2:使用共享以太网网络和基于 UDP 的 RDMA。传输要求:有损传输 vs 无损传输 如上文所述,在以太网架构中,就有损传输与无损传输两种需求而言,RDMA 是两个设备之间的内存到内存传输机制,因此理论上它不能容许任何丢包。但由于 iWARP 基于 TCP 协议和 NVMe/TCP,它可以容许在传输中发生丢包,随后执行...
NVMe/RoCEv2:使用共享以太网网络和基于 UDP 的 RDMA。 传输要求:有损传输 vs 无损传输 在以太网架构中存在有损传输与无损传输两种,RDMA 是两个设备之间的内存到内存传输机制,因此理论上它不能容许任何丢包。但由于 iWARP 基于 TCP 协议(以及 NVMe/TCP),它可以容许在传输...
NVMe/iWARP:使用共享以太网网络和基于 TCP 的 RDMA。 NVMe/RoCEv2:使用共享以太网网络和基于 UDP 的 RDMA。 传输要求:有损传输 vs 无损传输 在以太网架构中存在有损传输与无损传输两种,RDMA 是两个设备之间的内存到内存传输机制,因此理论上它不能容许任何丢包。但由于 iWARP 基于 TCP 协议(以及 NVMe/TCP),它...
结合性能和网络条件这两个角度的考虑,ZBS 选择支持 NVMe over RDMA/RoCE v2 和 NVMe over TCP,以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 ZBS 中,NVMe-oF 接入采用继承策略和均衡策略,这样的设计可以在充分利用多个存储接入点的同时避免占用所有存储接入点的处理能力,保持各个接入点的负载基本均衡。 从实验室基础性能验证和金融用户性...
另一个缺点是它比其他 NVMe-over-Fabrics 协议在传输中引起更多延迟。这个问题特别是由于需要在流中维护多个数据副本以避免路由级别的数据包丢失。保持非常低的延迟也非常重要(见下文)。NVMe/iWARP – 使用共享以太网和基于 TCP 的 RDMA。NVMe/RoCEv2 – 使用共享以太网和基于 UDP 的 RDMA。2.3.2 传输要求:...
融合以太网(RDMA over Converged Ethernet)上的RDMA(v1和v2)和iWARP在传输方式和特性上略有不同。 RoCEv1在以太网上使用IB网络层数据包,但由于没有使用IP封装,数据包无法在IP网络中路由。 RoCE v2在网络层使用UDP,允许数据包在IPv4或IPv6网络上进行路由。因此,RoCE v2有时被称为可路由RoCE(RRo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