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信道衰落模型(PropagationLossModel)设置为RangePropagationLossModel,然后它有个属性是“MaxRange”,设置它就几乎是直接设置了通信范围。 原理是:这个衰落模型是一个很理想化的模型,其核心思想就是小于通信半径(MaxRange)时返回接收增益为0db,大于通信半径时返回接收增益为-1000db,所以就会造成上述效果。 了解其原理之...
官方文档有一句很概括的话:节点100米以内,要能够通信;200米外不能工作。 目的节点的收包过程: 当节点接收到数据包的第一比特时,检测接收能量,如果小于wifiphy的能量检测门限EnergyDetectionThreshold,就会被丢弃。 能量达到相应的阈值,ns3 最终依据 SNIR (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来决定 BER 和 PER 的,即最终决定数据...
官方文档有一句很概括的话:节点100米以内,要能够通信;200米外不能工作。 目的节点的收包过程: 当节点接收到数据包的第一比特时,检测接收能量,如果小于wifiphy的能量检测门限EnergyDetectionThreshold,就会被丢弃。 能量达到相应的阈值,ns3 最终依据 SNIR (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来决定 BER 和 PER 的,即最终决定数据...
官方文档有一句很概括的话:节点100米以内,要能够通信;200米外不能工作。 目的节点的收包过程: 当节点接收到数据包的第一比特时,检测接收能量,如果小于wifiphy的能量检测门限EnergyDetectionThreshold,就会被丢弃。 能量达到相应的阈值,ns3 最终依据 SNIR (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来决定 BER 和 PER 的,即最终决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