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是指波长位于700纳米至1毫米之间的光谱范围。NIR-II是指波长位于1000纳米至1700纳米的光谱区域。与传统的可见光成像相比,NIR-II成像具有更高的穿透深度,这使得它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荧光成像技术在医学诊断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因其具有较高的穿透深度和成像分...
为确定NIR-II荧光非峰成像的最佳高通检测区域,考虑到水中2FT-oCB点的发射光谱和水的光吸收特性(图3a),通过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了垂直线样品在作为背景的水平线上1300-1700 nm范围内的成像(图3b)。计算的变异系数(Cv)显示, NIR-IIx+ NIR-IIb(1400-1700 nm)图像的扩散抑制效果最好。接着在静脉注射1×2FT...
可以看出,700~1300 nm和1700 nm附近是最优的穿透波长,也就是 “组织光学窗口”;近红外光根据在组织中的传播特性分为两部分(图2b)——近红外一区(NIR-I,700~950 nm)和近红外二区(NIR-II,1000~1700 nm)。NIR-II比NIR-I有更小的散射,且衰减长度更长,所以NIR-II在多光子荧光成像中是较好的“组织光学窗口...
通过用波长为850nm的激光激发明亮的NIR-II荧光团,该系统可以在0–2.5mm的成像深度范围内以增强的空间分辨率和对比度完成图像重建。见图3以及图4。图3:NIR-II MSIM系统增强分辨率示意图。(a)、(b)分别为分散的NIR-II染料的NIR-II WF图像和NIR-Ⅱ MSIM图像。下图为图中方框部分的放大结果。(c)沿(a)和(b...
近红外二区(NIR-II,1000-1700 nm)窗口由于更深的穿透深度和可视化而引起了很多关注。本文报道一种基于人源纳米抗体的免疫荧光探针(ICGM-n501)设计与合成,实现了首次通过抗原增强荧光发射的NIR-II生物成像。通过将ICG类似物(ICGM,马来酰亚胺修饰)与肿瘤特异性的n501进行定点偶联,ICGM-n501以高分辨率(0.21 mm)...
因此,BNDI-H和BNDI-Me是基于大π共轭而不是强烈的ICT效应实现NIR-II发射。这可以克服强ICT分子的原生限制。其次,研究了BNDI-H NPs和BNDI-Me NPs的光学性质。如图1i所示,两种NP均显示出广泛的吸收,范围从600到1200nm。BNDI-H NPs和BNDI-Me NPs分别在≈873和859 nm处表现出主要吸收峰,肩峰分别在991和944...
由于光穿透更深,在NIR(700-900 nm) 区域具有吸光度的光热疗法极具吸引力,并且可以有效地将吸收的近红外光能转化为 NIR-II(1000-1700 nm) 荧光信号和同时加热。光热疗法 (PTT) 可以将产生的热量用于光可控、无创且有效的治疗方式。 尽管具有NIR-II 荧光和光热效应的有机材料已被广泛研究用于肿瘤的准确诊断和...
从那时起,InGaAs、InSb 和 HgCdTe 探测器的发展促进了NIR-II/短波红外 (SWIR) 范围(从 1050 nm 延伸到 1700 nm 以上)的J 和 H 天文波段的地面观测。图 1 中所示的 J 和 H 波段分别对应于 1100–1400 nm 和 1500–1800 nm。这两个天文波段是地球大气层对红外光基本上透明的几个“红外窗口”(波长)...
相较于可见光(VIS)和近红外一区(NIR-I)成像,近红外二区(NIR-II,900-1700 nm)荧光成像具有更低的组织吸收/散射和自体荧光效应,从而在时空分辨率、信噪比和成像深度方面展示出更大的优势。具有高发光效率的NIR-II荧光材料是实现理想成...
近红外II区 (NIR-II, 1000-1700 nm)范围内发光的AIE发光分子材料的结构式一览图 聚集诱导发光(AIE)是一种前沿的荧光技术,可以产生高效率的光致发光。在近红外II区 (NIR-II, 1000-1700 nm)范围内发光的AIE发光分子则在生物医学成像和治疗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