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研究解决了由集流体的腐蚀和副反应造成的锂损失引起的水电池的短寿命问题。相关成果以题为“Aluminum corrosion–passivation regulation prolongs aqueous batteries life”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图文导读 水系电解质中铝钝化添加剂的设计 图1. TFSI-腐蚀铝和HTA钝化铝的机制示意图。图1展...
Nature子刊:哈兽研、生物物理所合作揭示非洲猪瘟病毒转录天然复合物的结构与调节机制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一种猪的烈性传染病,致死率高达100%,对全球畜牧业构成了巨大威胁。ASFV基因组中约20%的基因编码与mRNA转录和修饰相关的蛋白,这种独特的转录机制使ASFV能够在宿主细胞内独立进行基因表达的精确调控...
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长聘副教授孙浩团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立军教授团队合作,近日在Nature子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自然-机器智能》)发表题为“Learning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with a pretrained generative model”的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扩散生成模型的动态系统预测算法,称为S3GM(Sparse-Sensor-assisted...
固体中的热电流诱导电子和自旋动力学——被称为“热电子学”——在基础物理学和自旋电子学应用中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在这里,我们研究了纳米拓扑自旋纹理、由温度梯度 ∇T 或热流驱动的斯格明子的动力学,通过在绝缘 Helimagnet Cu2OSeO3 中的原位实空间观察进行评估。我们观察到斯格明子速度和霍尔角随着 ∇T 的增加...
物理所Nature子刊:揭示锂金属电池中温度依赖性SEI形成和Li+传输 在低温下(<20℃)工作的高性能锂离子/金属电池是人们所期望的,但却受到与Li+传输和电荷转移相关的缓慢动力学的阻碍。图1 室温/低温下锂沉积过程中离子扩散和电荷转移的示意图 中科院物理所王雪锋、王兆翔、Yejing Li等通过各种表征工具,包括低温高...
基于此,2024年11月3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王文龙研究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蔡乐娟在国际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Sustainable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peroxide production over octonary high-entropy oxide》的研究论文。在这里,研究人员报道了高熵氧化物(HEO)半导体作为一种一体化光催化剂的应用,它可直接...
在低温下(<20℃)工作的高性能锂离子/金属电池是人们所期望的,但却受到与Li+传输和电荷转移相关的缓慢动力学的阻碍。 图1 室温/低温下锂沉积过程中离子扩散和电荷转移的示意图 中科院物理所王雪锋、王兆翔、Yejing Li等通过各种表征工具,包括低温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cryo-HRTEM)、电子能量损失光谱(EELS)和X射线光...
2、本研究证明了含有Li2-xFe(CN)6⋅nH2O (0≤x≤2)活性材料的正极与金属锂电极和含LiPF6的有机基电解质在纽扣电池配置中的初始放电容量为142 mAh g-1,在1.9 A g-1下循环后的放电容量保持率为80.7%。3、通过用石墨基负极取代...
中科院物理所索鎏敏团队,最新Nature子刊!第一作者:Xiaolin Xiong 通讯作者:索鎏敏、许荣 通讯邮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 图文导读 全固态电池(ASSBs)的界面电化学-机械耦合对其界面和结构稳定性构成了巨大挑战,但同时也为设计创新的全固态电池提供了新的机遇。本研究提出了利用锂化诱导的应力驱动活性...
近日, Nature 宣布,将于2019年1月增添三本新子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Nature Metabolism》和《Nature Reviews:Physics》。这三本新刊仅以在线形式出版,为订阅型期刊,2018年开始接受投稿,首期将于2019年1月上线。 《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