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odb_log_file_size参数定义了InnoDB日志文件的大小。这些日志文件用于存储数据库的所有变更,并在数据库崩溃时用于恢复。因此,这个参数对于数据库的可靠性和性能都非常重要。 如果innodb_log_file_size设置得过小,可能会导致日志文件频繁地滚动(即创建新的日志文件),这会降低性能并增加恢复时间。相反,如果设置得过大...
InnoDB有一个后台线程,每隔1秒,就会把redo log buffer中的日志,调用write 写到文件系统的page cache,然后调用fsync 持久化到磁盘。 注意:事物执行中间过程的redo log 也是直接写在redo log buffer 中的,这些redo log也会被后台线程一起持久化到磁盘。也就是说,一个没有提交的食物的redo log,也是可能已经持久化到...
插入缓冲最大使用空间为1/2的缓冲池大小,不能调整大小,在plugin innodb中,升级成了Change Buffer。不仅对insert,对update、delete都有效。其参数是: innodb_change_buffering,设置的值有:inserts、deletes、purges、changes(inserts和deletes)、all(默认)、none。 可以通过参数控制其使用的大小: innodb_change_buffer_...
mysql>showvariableslike'innodb_buffer_pool_chunk_size';+---+---+|Variable_name|Value|+---+---+|innodb_buffer_pool_chunk_size|134217728|+---+---+ 缓冲池大小innodb_buffer_pool_size:必须始终等于或者是chunk_size * instances的倍数,如果不等于则MySQL会自动调整。 假设innodb_buffer_pool_chunk_...
innodb_log_buffer_size:innodb将日志写入磁盘文件前的缓冲大小。理想值为1-8M。大的日志缓冲允许事务允许时不需要将日志保存入磁盘而只到事务被提交。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此参数和sync_binlog控制MySQL磁盘写入策略以及数据安全性的关键参数,当两个参数都设置为1的时候性能最差,推荐是2;为0时,日志...
一:innodb_log_file_size:该参数决定着mysql事务日志文件(ib_logfile0)的大小; 设置的太小:当一个日志文件写满后,innodb会自动切换到另外一个日志文件,而且会触发数据库的检查点(Checkpoint),这会导致innodb缓存脏页的小批量刷新,会明显降低innodb的性能。由于日志切换更频繁,也就直接导致更多的BUFFER FLUSH,由于日志...
参数用来设置缓存还未提交的事务的缓冲区的大小,通俗来说也就是日志缓冲区的大小。一般默认值16MB是够用的,但如果事务之中含有blog/text等大字段,这个缓冲区会被很快填满会引起额外的IO负载。可通过查看innodb_log_waits状态,如果不为0的话,则需要增加innodb_log_buffer_size。
Log Buffer 是重做日志在内存中的缓冲区,大小由innodb_log_buffer_size定义,默认是 16M。一个大的 Log Buffer 可以让大事务在提交前不必将日志中途刷到磁盘,可以提高效率。如果你的系统有很多修改很多行记录的大事务,可以增大该值。 配置项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用于控制 Log Buffer 如何写入和刷到磁盘...
3. innodb_log_buffer_size 这个参数决定了InnoDB引擎可使用的日志内存空间。只要没有类似插入blob类型数据的操作(也不建议有这样的操作),这个内存空间都不需要设置得太大。5MB-10MB是一个推荐的设置值,不过这个参数还是要和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参数配合使用。
InnoDB将重做日志首先刷入缓冲区中,后续以每秒一次刷新到日志文件中,通过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log_buffer_size'; 查看,需要保证mysql每秒事务量应该小于此大小,通常可以配置8-32MB。以下情况会刷新缓冲区到磁盘的重做日志文件中: 1、Master thread每秒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