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 MST 技术验证 OsTPR1 和几丁质竞争结合 MoChia1 微量热泳动(MST)实验结果表明, MoChia1 与 OsTPR1 之间的亲和力 (Kd) 为0.052μM(图3左),MoChia1 与 几丁质 (Chitin)的亲和力 (Kd) 为0.31 μM (图3右),同时,OsTPR1 不与几丁质结合 (图3右)。在MST 竞争性分析实验中,作者将 MoChia1 和...
微量热泳动(microscale thermophoresis,MST)是一种分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技术。MST技术是一种基于检测在温度梯度中的生物分子电泳迁移率的变化而检测生物分子间结合、解离过程,获取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模式和动力学常数等方面信息的新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研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强有力工具,已广泛应用于药物筛选、信号转...
微量热泳动(MST)也允许直接在溶液中测量分子间相互作用,而不需要一个固定的表面(无需固定)。微量热泳动(MST)是由总部设在慕尼黑的德国高科技公司NanoTemper技术有限公司发展出来的。 微量热泳动(MST)可以定量分析溶液中微升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微量热泳动(MST)是基于微量热泳动效应,即沿温度梯度定向的分子...
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分析不仅可阐明细胞生物学事件,且能够为疾病发生机制和药物发现提供基础。微量热涌动(MicroScale Thermophoresis,MST)技术是一种基于检测在温度梯度中的生物分子电泳迁移率的变化而检测生物分子间结合、解离过程,获取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模式和动力学常数等方面信息的新技术[1],广泛用于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利用MST微量热泳动实验验证了FER/ANJ和PCP-Bs相互作用(图1G),共同调控柱头活性氧水平和影响花粉水合。图1.PCP-Bs通过FER/ANJ受体激酶影响柱头活性氧和花粉水合,图G为MST实验结果 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柱头乳突细胞自分泌的RALF33小肽通过FER/ANJ-LLG1-ROP2-RBOHD信号通路引起活性氧产生。而PCP-Bγ小肽可以...
MST 技术通过红外激光在样品溶液中建立局部温度场实现分子相互作用分析。实验时,将一个分子(如蛋白)用荧光染料标记或融合 GFP 标签,与待测分子按浓度梯度置于毛细管中。当激光聚焦加热时,会在照射区域形成温度梯度分布,分子由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定向迁移,其迁移的程度与质量、带电性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密切相关,通过检测荧...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推断出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强度。二、微量热涌动MST技术的基本步骤 1. 样品制备:将待测生物分子样品制备成合适的形式,如蛋白质溶液、核酸溶液等。2. 加样:将制备好的样品放入微量热涌动装置中。3. 加热:启动加热装置,对样品进行快速加热。4. 温度监测: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
一、MST数据的产生和特点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数据分析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MST数据作为一种高效、灵活的数据结构应运而生。MST数据的特点在于它能够表达多个维度的信息,并且可以容纳大量的数据。此外,MST数据还具有良好的空间和时间效率,能够有效地处理大规模和高维度的数据。
1. 使用 MST 技术进行二元互作,揭示了水稻抗稻瘟病的新机制。 2. 借助 MST 技术完成竞争结合分析,探究了水稻针对稻瘟菌的免疫机制。 揭示水稻抗稻瘟病的新机制 Nature Communications 1. 研究背景 病原体感染通常会破坏宿主细胞,导致伤害相关的模式分子 (DAMPs) 产生,进而激活植物的免疫反应。稻瘟菌是否会导致水...
微量热泳动(MicroScale Thermophoresis,MST) 是一种定量分析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前沿技术。通过精确检测荧光变化,结合灵敏的热泳动现象,MST 提供了一种灵活、强大和快速测量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方法。从2012年MST技术开始商业化推广,到2022年使用MST技术公开发表的文献已达8000+。国内每年采用MST技术发表的文献高达数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