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MSS":通常涉及基因检测结果,MSS(微卫星稳定性)表明在癌细胞中未发现显著的微卫星不稳定。这意味着细胞的DNA修复机制相对正常,与微卫星不稳定相比,这种情况一般预示着不同的治疗反应和预后。通过对这些标志的解读,可以得知这种胃恶性肿瘤已经在本地和区域上高度发展,但没有远处转移,且基因特征显示为微卫星稳定。
肿瘤MSS一般是指微卫星稳定型恶性肿瘤,这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分子分型,临床意义是检查出这种类型的肿瘤一般对于免疫治疗并不敏感,因此患者常采用其他非免疫药物进行治疗。因此临床上可以根据这项指标来指导治疗药物的选择。 MSS主要是肿瘤的病理免疫组化中一项重要指标。恶性肿瘤的分子分型临床上主要包括微卫星稳定型SS...
全国基因检测平台 MSS是微卫星稳定的缩写,通常用于描述肿瘤中微卫星序列的稳定状态。MSS状态与某些癌症的生物学特性和预后相关,但并不直接等同于癌症的诊断。这种状态可以影响肿瘤对特定治疗的反应和预后。MSS状态的检测对于某些癌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比如结直肠癌。如果检测结果显示MSS状态,建议进一步咨询专业医生,...
在医学上,MSS是癌症淋巴结转移的缩写,表示癌症在体内通过淋巴系统转移的情况。 淋巴结是身体中的过滤器,帮助清除废物和异常细胞,但当癌细胞开始扩散时,它们可能会通过淋巴管道进入淋巴结。淋巴结转移是癌症晚期的一个征兆,表示癌细胞已经进入淋巴系统,从原发肿瘤扩散到其他部位。这对于诊断和治疗癌症至关重要,因为它可...
免疫治疗在MSI-H型患者中获益明确,但大部分mCRC为MSS型,单独免疫治疗效果有限,因此需要探索更多的联合治疗方式。抗血管生成治疗可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从而能够和免疫治疗联合产生协同效应[4]。呋喹替尼可高度选择性抑制VEGFR1/2/3,联合PD-1单抗可起到协同抗肿瘤的作用[5]。2020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会议公布了...
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状态被广泛认为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的阳性预测因子。然而,实际上,MSI状态的胃肠道肿瘤人群不到10%,大多数患者为微卫星稳定(MSS)状态。 MSS状态胃肠道肿瘤患者中,“TMB是否能预测免疫治疗疗效”这一课题已...
MSS 型结直肠癌免疫治疗[4] MSS 型 CRC 患者几乎不能从 ICI 单药治疗中获益。多种肿瘤细胞内在微环境因素介导的 MSS/pMMR 型 CRC 对 ICIs 存在抵抗及耐药,因此调节这种免疫抑制环境是免疫联合治疗模式的主要目标。正在探索的免疫联合治疗方式有免疫联合化疗、免疫联合放疗、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和双免疫联合治疗等。
目前,对于MSS型晚期CRC患者首先需要根据基因型做两个分层,即判断RAS和BRAF是野生还是突变型。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肿瘤原发生长的部位,再次将患者区分为左半结直肠癌,右半结直肠癌。依此来选择不同的治疗药物组合。当一线治疗进展,进入二线...
基于本研究结果,研究者推测ERBB2/ERBB3突变导致MSS患者发生免疫逃逸,而瑞戈非尼可以通过靶向ERBB通路重新激活肿瘤微环境,使“冷肿瘤”转化为“热肿瘤”,从而协同增强抗PD-1抗体的治疗效果。综上所述,研究者发现瑞戈非尼联合PD-1抑制剂为化疗难治性MSS mCRC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且毒性可耐受。ERBB2/ERBB3突变患...
肿瘤有微卫星稳定(MSS)和微卫星不稳定(MSI)两种基因组状态。 1993年,研究者在结直肠癌中发现微卫星重复序列长度发生变化,大约有15%的结直肠癌患者发生该现象。这种分子现象起初被称为“复制错误表型”。 1993年NCI举办的一场结直肠会议上将其命名为“微卫星不稳定”(MSI),具体定义为:相较于正常组织,肿瘤组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