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是一种用于快速数据包交换和路由的体系,它为网络数据流量提供了目标、路由、转发和交换等能力。更特殊的是,它具有管理各种不同形式通信流的机制。MPLS 独立于第二和第三层协议,诸如 ATM 和 IP。它提供了一种方式,将 IP 地址映射为简单的具有固定长度...
MPLS 对TTL的处理除了用于防止产生路由环路外,也用于实现Traceroute 功能。 RFC3443 中定义了两种MPLS 对TTL 的处理模式:Uniform(统一模式) 和Pipe(管道模式)。 1)Uniform模式:IP报文经过MPLS网络时,在入节点IP TTL减1映射到MPLS TTL字段,此后报文在MPLS网络中按照标准的TTL处理方式处理。在出节点将MPLS TTL减1后...
Push:指当IP报文进入MPLS域(由一系列连续的标签交换路由器LSR构成的网络区域称为MPLS域)时,MPLS边界设备在报文二层首部和IP首部之间插入一个新标签;或者MPLS中间设备根据需要,在标签栈顶增加一个新的标签(即标签嵌套封装)。 Swap:当报文在MPLS域内转发时,根据标签转发表,用下一跳分配的标签,替换MPLS报文的栈顶标签。
MPLS基于标签转发,在数据链路层及网络层之间增加MPLS头部,属于2.5层 MPLS域中的相关MPLS名词 1、LSR...
一、MPLS概述 MPLS的定义 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起源于IPv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因特网协议版本4),最初是为了提高转发速度而提出的,其核心技术可扩展到多种网络协议,包括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因特网协议版本6)、IPX(Internet Packet Exchange,网际报文交换)和CLNP(...
一、MPLS协议概述 MPLS根据自己的标签交换,需要给数据包先写上自己的标签,然后设备才能查看标签之后就转发,此标签是需要在原有的数据包的基础上加进去的,并没有将以前的包头删除,MPLS的标签加在了第二层帧的帧头之后,但又在第三层数据包的包头之前,而MPLS不管是什么协议的数据包,不管以前的包头是什么,都...
Intermediate LSR:R2就是一台Intermediate LSR(也叫transit LSR),它没有连接任何的IP网络,而是完全身处MPLS网络,只负责标签数据交换。 Egress LSR:出站LSR,例如上图所示的R3,对于从左向右的数据流来说,它们被R1压上MPLS标签后,被R2转发给了R3,现在这些数据要从MPLS网络转发到IP网络,R3负责将这些数据的标签栈移除...
MPLS基本概念 MPLS网络结构 MPLS网络的典型结构如图1所示,其基本组成单元是标签交换路由器LSR(Label Switching Router)。LSR是指可以进行MPLS标签交换和报文转发的网络设备,也称为MPLS节点。 图1 MPLS网络结构 由LSR构成的网络区域称为MPLS域,根据LSR在MPLS域中位置的不同,可将LSR分为边沿路...
MPLS的体系结构是指运行MPLS的单个设备内部的独立工作原理。 MPLS的网络结构是指运行MPLS的多个设备互连的联合工作原理。 MPLS的体系结构 MPLS的体系结构由控制平面(Control Plane)和转发平面(Forwarding Plane)组成: 控制平面是无连接的,主要功能是负责标签的分配、LFIB(标签转发表,Lable Forwarding Information Base)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