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18冲锋枪在中国最早使用记录是在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的玉麟山攻防战中,当时奉军第二军军长李景林组织敢死队,人手一支MP18冲锋枪,边冲锋边扫射,密集的弹雨打得直军溃不成军,MP18冲锋枪一战成名!此后几乎各路军阀都编制有专门的冲锋枪部队,即使是较弱的川、黔、甘、青等的地方军阀,都装备有数量不少的MP...
尽管如此,MP18冲锋枪的出现,仍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就像一颗火星,点燃了冲锋枪发展的燎原之火。一战结束后,各国都开始重视冲锋枪的研发,MP18的设计理念和技术特点也被广泛借鉴。后来的汤姆逊冲锋枪、波波沙冲锋枪,都能看到MP18的影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MP18的诞生,也是战争形态演变的缩影。一战的堑壕战,催生...
如果MP18能配备更简单的直弹匣,或许它的命运会完全不同。但是,德国军方的强硬要求让这一切无从改变。加上战争结束后,德国被迫签订《凡尔赛条约》,禁止继续生产冲锋枪,MP18的辉煌也就此戛然而止。战场上的短暂辉煌 尽管MP18的命运多舛,但它在一战后的短时间内,还是成为了德国军队的标配武器。在战斗中,士兵们...
从《凡尔赛条约》规定,以及MP18的设计来看,该枪确实是性能非常优秀的冲锋枪,肯定在战场上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江湖上虽然不再有它的身影出现,但关于它的故事依然流传着。值得一提的是,MP18和其他类型的枪支作为德国的剩余物资一起流入了中国。中国人将这种能够连续发射,且散热性能优越的冲锋枪称为“花机关”。(...
在冰冷的数字背后,隐藏着MP18冲锋枪的真正实力。采用9x19mm帕拉贝鲁姆弹,有效射程达到150米,虽不及步枪,但在近战中足以形成致命威胁。枪口初速约为每秒380米,确保了子弹的穿透力和停止作用。更重要的是,其20或32发直弹匣的设计,提供了充足的火力延续性,使得MP18成为名副其实的“战场扫帚”。性能剖析:速度与...
MP18冲锋枪的技术规格 MP18冲锋枪的技术规格为其在战场上的成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款冲锋枪采用了9毫米帕拉贝鲁姆子弹,射速高达500发/分钟。它的有效射程为200米,重量相对较轻,携带方便。MP18具有可拆卸的木制枪托,可折叠的铁制枪托以及一个32发可拆卸弹匣。这些特点使其成为一支适合近战战斗的武器,能够提供...
MP18冲锋枪只能全自动射击,所以弹药消耗比较大。原本MP18冲锋枪是采用横插在枪身左侧的直型弹匣供弹,有利于冲锋枪采用卧式射击姿态时降低火高度。容量32发蜗牛型弹鼓供弹的方式,有利于提高这款冲锋枪的持续射击能力。但是该枪使用32发弹鼓时该枪的重心会发生左移,影响射击时的握持,致使士兵的战术动作有些笨拙,...
本文介绍的,是人民军队早期装备数量最多的一款冲锋枪——MP18系列冲锋枪。与晦涩的编号相比,它有个更响亮的名字“花机关”。普通装备 1927年8月1日下午,驻九江马回岭的第2方面军11军25师 73团、75团和74团一部,在聂荣臻和周士第的率领下,赴南昌参加起义。第25师师长李汉魂和第2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闻讯乘火车赶...
MP18的外观设计相当引人注目。由于连续射击会导致枪声过热,因此它在枪管上加装了一个带有散热孔的套筒,以便更好地进行散热。这一设计成为了MP18最显著的特征。一战结束后,MP18广泛投入使用,几乎所有德国前线部队都装备了这种冲锋枪。虽然没有明确记录MP18在战场上的表现,但从它被广泛配备可以看出,这把枪的实力...
所谓花机关,是德式MP18系列冲锋枪在中国的俗称,包括MP18及其改进型MP28,还有瑞士的SIG20(编注:可视为瑞士版 MP18)。进人中国及在中国仿制的,主要是SIG20和MP28,以前者居多。根据公开资料,MP18全枪长832毫米,空枪重4.26公斤,加弹鼓重5.33公斤。MP18口径为9毫米,发射9x19毫米帕拉贝鲁姆手枪弹。该枪采用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