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如镝3岁开始接触冰球,2007年初,英如镝所在的北京“虎仔队”夺得了同年龄段的冰球世锦赛冠军,并被NHL(北美冰球大联盟)联赛的波士顿熊队相中,加盟该球队的少年队。 为了培养英如镝,作为父亲的英达奉上了大把的时间和金钱,无数次往返于中国和美国之间。因为他的心里有个梦想,要把英如镝培养成下一个姚明。 或许...
昨天清晨,天蒙蒙亮,接到英家打来的电话,得知英若诚伯伯夜里病逝的消息,我不禁泪如雨下。我和英伯伯在7年前相识,并在那一年成为“忘年交”。通过他我认识了英氏 家族的大部分成员,也听他讲述过许多英家的故事。 因为英伯伯的爸爸早在1948年就去了台湾,所以家族成员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都受到了冲击。但是,英伯伯总...
“例如他的岳父吴保丰,书中曾提到他在上海交大搭救过一个民主派学生,实际上不止一个,是四个人,三个藏在车座位下面,一个藏在车后斗里,而且其中一个成为后来的国家领导人。这些现在也未必不能说,但他大概认为不适宜。” 英若诚在这方面的谨慎也表现在他对副部长任上经历的描述上。他显然不愿多谈这个话题,集中...
消息传到中国,各地迅速形成一个控诉美国排华罪行、反对美国经济侵略的爱国运动。 英敛之和他主持的《大公报》积极响应风靡全国的反对美国虐待华工的运动,鼓动天津市民抵制美货,拒登美国广告。 《大公报》于1905年5月23日登载上海商会发起抵制美货通电,6月11日登载“本报不登美商告白”的启事。当时正在天津的袁世凯...
有个潜逃到台湾的国民党要员老爸,对于英家兄弟姊妹来说,实在是个摘不掉的黑帽子。 “那个时候我们都要跟他划清界限,不是嘴上说说,是发自内心的。”大一点的孩子如英若诚、英若聪都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小一点的也都积极要求入团、入队。1949年10月英若识入团了,他回忆说这个政治上的进步对他的鼓舞极大,...
在英若诚的合作自传《水流云在》中,他展示了强大的内心和豁达的幽默感。即使被关到监狱,他也能游刃有余。他在冀县监狱服刑,由于动手能力超强,终能苦中作乐。管教问:“谁是水泥匠?”他第一个举手。“谁会腌辣椒?”他也第一个举手。其实他都是现学现卖,为的是获得外出劳动的短暂自由。
虎父无犬子,英家几代男丁都在用自己的一生近似完美地诠释这个词,而英若诚也不例外。 英若诚,英骥良的第三儿子,他的一生也近于传奇:他蹲过三年大牢,做过三年的文化部副部长。他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黄金时代的台柱之一,也是翻译阿瑟·米勒等人戏剧作品的翻译家。先后主演了《骆驼祥子》、《茶馆》、《推销员之死...
英若诚被称为“奇才奇艺”的艺术家。几十年来活跃在舞台和银幕上;他还能够执导排戏,既排过演给中国观众看的英国戏《上帝的宠儿》,也排过演给外国观众看的中国戏《家》和《十五贯》;他的英语标准、地道、流利,甚至对英语中的美国音、澳洲音、黑人音,以及许多地方俚语了如指掌;他还是一位戏剧教授,在密苏里大学...
“英氏家族”是与众不同的。中国的传统姓氏里并没有“英”这个姓。“我这一辈子从未碰到过跟我同姓的人。”英若诚口述中说。 他们的祖姓是赫舍里,属满族正红旗,1644年随顺治皇帝入关。英若诚的祖父全名为赫舍里·英华,曾参加康有为牵头的维新变法,后来“戊戌六君子”之外的大部分参与者得到特赦,特赦圣旨中的名字...
第一次得知英若诚先生罹患肝病的消息大约是在1996年底,尽管我只是一名与他素无谋面的戏剧爱好者,但心中对他的健康十分挂念,这当然是由于我对他在话剧《茶馆》、《推销员之死》以及《围城》等影视剧中的风采仰慕所致。然而几个月之后,我便欣喜地得知,在本报文化部和北京音乐厅合办的除夕夜“唐宋名篇朗诵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