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观这简短的四个字里,具有无量妙义。它阐述了人生的现象、人生的本质、人生活动的规律性。这句独具特色的佛学术语,在其它书本里很难找得到。我既作如是观,即应以笔述之公诸天下。我笔述的是佛学,必然有异于常识、有异于科学、有异于其他流派的学术思想。读者认为所说不当,请提出不同意见。 佛学认为“人”...
“梵志种白,余者皆黑”,这两句话,是远在两千多年以前,从印度的梵志口内讲出来的。梵志,就是当时以承事大梵天王为职志的祭司,也就是当时印度人民精神上的统治者。《俱舍光记》卷十二说:“婆罗门,此云梵志。”《玄应音义》卷十八说:“婆罗门……此义云承习梵天法者。其人种类自云从梵天口生,四姓中胜故,独...
佛法以因果二字为关键 明真法师 释迦如来,尘点劫前,送灭五住之烦恼,脱二种之生死,圆万德备三身,而成正觉。而又降兜率,人皇宫,托胎出胎,出家成道者,良以一切众生,不知因果,受种种之苦耳。世出世间,因果而已矣。因非果不显,果非因不成。有因无果则空,无因有果
烦恼这东西,在我们生活里,好像并不十分生疏。我们过去或多或少都尝过一点烦恼的滋味。就是在今天,我们面前新社会里到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到处触目灿熠,扑鼻芬香,大家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幸福日子里。但是有时候,也还很难避免要遭受这烦恼虫子的侵蚀。因之像烦恼这东西,大家都似乎可能手触目见,不必再噜嗦什么了。
现在东方人、西方人,基本上皆是以身为人、以身为我,这就势必形成遍天下之人未有不是我的,遍天下之我亦未有不是人的。然则究竟什么是我?什么是人?人与我的实质为同?为异?这还是今天东方人、西方人,在日常生活中一笔小小的糊涂账。以身为人、以身为我,并不是现代人类的创造发明,而是远古人类一代一代传下来...
有读《如是我观(一)》者问我:你笔述的佛学,依我看基本上是你自己的佛学,并不是日见日闻的佛教。你自己觉得怎么样? 我说:你批评的很中肯。我自己亦有如此感觉,现在还是“试笔”。估计写下去,有些地方,很可能会越写越野,越不类于日见日闻的佛学。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情况?原因也很简单,我不是完全从他学...
明真老法师俗家姓赵,名哲,出家后法名明真,号真慈。他是湖北省荆门县人,1902年出生于荆门县乡间的农村家庭。二十三岁时弃职舍家,投入武昌莲溪寺,依圆安法师座下剃度出家,时为民国十三年(1924年)。落发翌年,到湖南南岳祝圣寺受具足戒,戒师是越尘老和尚。明真老法师
通常称为五蕴,就是指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受、想、行、识四蕴,通常称心法。若再加以分析,识蕴为心王,其余三蕴,概称心所有法。通俗一点,就是心理,或者说就是思想的活动。色蕴,局限点应唯指根身,或者说生理机构,这是思想活动的物质基础。
世人果明此理,则证涅槃、堕地狱,无不由己也。所谓圣凡在我,而由人乎哉。彼妄人一时之毁誉,有何增损之可论耶?盖以万物皆偏于我,无庸他求。故我欲为诸佛,是亦诸佛而已矣;我欲为众生,是亦众生而已矣。全在寸心转变,迷悟之间耳。其人果迷,纵誉为圣,徒增于迷;其人果悟,纵毁为凡,何损于悟。虚名不...
一瓣心香迎鉴真 明真法师 鉴真大师回国“探亲”,是中日两国佛教徒和两国人民的一件大喜事。我们中国佛教徒,怀着尊敬和感激的心情,洁治香花,热忱欢迎大师。 大师今天回到了阔别一千二百余年的祖国,以清静慧眼,亲见祖国大地风和日丽,万紫千红,十亿人民,为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