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C-I 类分子主要位于普通细胞表面,被 CD8+T 细胞识别,提供有关细胞内部条件的信息,例如通过 MHC 被 CD8+T 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细胞。而 MHC-II 类分子主要存在于抗原提呈细胞表面,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 B 细胞等,辅助 T 细胞识别外部抗原片段,如吞噬细菌后的呈递过程。 在结构上,MHC-I 类分子由 α 链和...
1、MHC抗原最初是作为移植抗原而被发现的,是引起移植排斥的主要抗原系统。这种抗原不合,即可引起受体的免疫应答,排斥移植的供体组织。 2、人们还发现外周血B细胞和单核细胞等非T细胞在体外能诱导某些自身反应性T细胞发生增殖反应,称这种现象为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反应(AMLR),并证明这是由非T细胞上MHCⅡ类抗原引起的。这...
结构和组成:MHC1类分子由重链和轻链(β2微球蛋白)组成,抗原结合槽较为封闭;而MHC2类分子由α链和β链组成,抗原结合槽较为开放。\�\�2. 功能:MHC1类分子主要负责呈递内源性抗原,激活CD8+ T细胞,引发细胞毒性免疫反应;MHC2类分子则主要呈递外源性抗原,激活CD4+ 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反应和免疫调节。\�\...
MHC1类和2类分子在免疫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功能和细胞定位。MHC1(MHCI)分子主要位于普通细胞表面,负责识别并呈现细胞内部的病毒蛋白,由CD8+ T细胞检测并可能引发免疫清除反应。另一方面,MHC2(MHCⅡ)分子则主要由抗原呈递细胞(如巨噬细胞)表达,负责在细胞外环境下呈递细菌等外...
上一期我们为大家介绍了MHC I类分子的结构以及MHC I类分子介导的抗原提呈过程:MHC I类分子能呈递约由8-11个氨基酸组成的内源性抗原的多肽片段,MHC I类分子展示内源性抗原有 3 个重要步骤:由蛋白酶体裂解产生抗原多肽;由TAP转运体将多肽转运至内质网;多肽结合...
MHC I类和II类分子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有所不同,分布也有所区别。 1. 结构:MHC I类分子由两条链组成,一条是重链,另一条是轻链,也称为β2微球蛋白。MHC II类分子也由两条链组成,分别是α链和β链。两者都是跨膜蛋白,但MHC I类分子的抗原结合槽较为封闭,而MHC II类分子的...
MHC1类分子和MHC2类分子的主要区别如下:分布与存在细胞类型:MHC1类分子:普遍存在于所有有核细胞中,发挥着广泛的免疫识别作用。MHC2类分子:主要存在于特定的抗原呈递细胞,如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中,也存在于精子细胞以及一些被激活的T细胞上。功能与作用:MHC1类分子:与抗原肽结合形成...
首先,从功能分类上说,MHC1类分子(如MHCI)主要分布在普通细胞表面,负责识别和呈递给CD8+ T细胞。这种机制对于识别病毒感染的细胞至关重要,因为病毒的外膜片段会被切割成肽,通过MHC1分子呈递给T细胞,启动细胞毒性反应。相反,MHC2类分子(MHCⅡ)主要存在于抗原呈递细胞(APC)如巨噬细胞上,它们的...
MHC1类分子和MHC2类分子提呈途径的区别:一、MHC1类分子的提呈途径 MHC1类分子的提呈途径主要是经由经典途径,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合成后,被转运至细胞表面。它们主要参与内源性抗原的提呈,如病毒蛋白或肿瘤细胞蛋白等。这一过程涉及特定的抗原肽与MHC分子的结合,并在此过程中显示出免疫识别的特点。这...
mhc1类和2类区别..干扰素是机体感染病毒时, 宿主细胞通过抗病毒应答产生的一组结构类似、功能相近的低分子糖蛋白, 是抗病毒感染最重要的一种免疫因子。1. 干扰素的发现及制备技术的发展在 1957 年两位英国科学家在进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