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热挤压微合金化Mg-Zn-Y合金及其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 1.材料制备 实验采用纯镁、锌和钇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制备Mg-Zn-Y合金。通过微合金化处理和热挤压工艺,得到实验所需的合金及复合材料。 2.实验方法 (1)显微组织观察: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
因此,针对不同晶粒尺寸的Mg-Zn-Y镁合金进行热模拟实验,分析其在热加工过程中的热变形机制,为后续镁合金零部件的热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是十分必要的。 最近,湖南大学滕杰教授与徐世伟教授等人制备了3个不同晶粒尺寸的Mg-1.2Zn-0.2Y合金试样,采用热压缩试验...
此外,研究还分析了不同LPSO结构在Mg-Y-Zn合金腐蚀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固溶处理通过调节Mg98.5Y1Zn0.5内部LPSO的种类及含量从而影响合金的耐蚀性,主要与固溶处理后体系电化学均匀性以及合金中LPSO的种类、形貌和分布有关。α-Mg基体与LPSO相之间较大的电位差使其构成微电偶对从而促进整个腐蚀过程。在腐蚀过程中,...
最近,河海大学马爱斌教授课题组采用Mg-Y-Zn系合金进行18R和14H相组成的调控,研究了组成相对Mg-Y-Zn系合金耐蚀性的影响规律。发现沿14H相引发了镁合金取向性腐蚀;18R/14H界面的增加降低了合金的耐蚀性。具有单一18R LPSO结构的Mg-Y-Zn合金耐蚀性最好。
通过铜模铸造法和熔融纺丝技术合成了具有生物医学应用性能的可生物降解Mg-Zn-Y非晶合金。在体外研究了钇(Y)含量对Mg基非晶合金的形成、热稳定性、硬度、耐腐蚀性和细胞相容性的影响。上述工作的作者为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任帅,通信作者为何美凤副教授。
最近,河海大学马爱斌教授课题组采用Mg-Y-Zn系合金进行18R和14H相组成的调控,研究了组成相对Mg-Y-Zn系合金耐蚀性的影响规律。发现沿14H相引发了镁合金取向性腐蚀;18R/14H界面的增加降低了合金的耐蚀性。具有单一18R LPSO结构的Mg-Y-Zn合金耐蚀性最好。
同时,伴随位错运动与溶质原子扩散,Y和Zn原子一旦扩散到层错上,并符合结构有序,就会在再结晶晶粒中以台阶生长机制析出大量的精细24R、18R和14H复合LPSO结构。提出了14H-LPSO相的动态溶解-再析出机制,为Mg-RE-Zn系镁合金的变形强韧化提供了新理论。图4 细小再结晶晶粒中的LPSO结构形核核心 图5 再结晶晶粒中...
图3 铸态和固溶态Mg98.5Y1Zn0.5合金在37 ℃ SBF溶液中浸泡120h的析氢曲线和腐蚀速率 此外,研究还分析了不同LPSO结构在Mg-Y-Zn合金腐蚀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固溶处理通过调节Mg98.5Y1Zn0.5内部LPSO的种类及含量从而影响合金的耐蚀性,主要与固溶处理后体系电化学均匀性以及合金中LPSO的种类、形貌和分布有关。α-Mg基...
1.制备Mg-Zn-Y合金。选取Mg、Zn、Y三种元素作为原料,通过球磨混合、热等静压和热处理等工艺,制备出不同Y含量的合金。 2.研究合金组织。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合金的晶粒大小、相组成、显微组织等特征。 3.测试合金力学性能。采用万能试验机测试合金的抗拉、屈服强度和塑性等力学性能,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