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信仰在中国开始流行的确切时间究竟是什么时候,已经很难考证。不过,它应该在两晋南北朝时期有关普贤菩萨事迹的几部经典,如六十卷《华严经》、《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观普贤菩萨行法经》等翻译出来以后,才开始流行起来,则是毫无疑问的。据《峨眉山志》记载,东晋隆安三年(399年...
“普”是“普遍”的意思,是说普贤菩萨乘坐六牙白象随缘应化、普度众生,足迹遍及法界,哪里的众生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贤”是指他的地位邻极亚圣,仅次于佛的果德。[详细] 普贤菩萨造像沿革:端严示坐六牙象 大行大愿显神威 普贤菩萨是中国乃至整个东南亚最有人缘的菩萨之一,传说普贤菩萨又称为延命菩萨,有益...
普贤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金顶四面十方普贤菩萨鎏金造像(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编者按:作为中国著名四大菩萨之一的普贤菩萨的艺术形象,是比较丰富多姿、绚丽璀璨的。普贤菩萨多以骑白象的形象出现。其装束与文殊类似,手中也执莲或剑,其身下白象有六牙,脚踏莲花。此外,传说普贤菩萨又称为延命菩萨,有益寿和延命的性...
编者按:在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中,普贤菩萨以大行大愿而闻名,是华严三圣之一,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左胁侍, 常助成宣扬如来之化导摄益。普贤菩萨乘坐牙白象随缘应化、普度众生,足迹遍及法界,他从遥远的过去劫中,便已深切地发起大菩提心,依照十大行愿身体力行,最终得以具备各种功德。他的名字便是他本身所做德行的体现。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
编者按:唐宋时期尊崇佛教的社会氛围,峨眉山佛教高僧的学识修持,文人学士上山礼佛参禅,访真探胜的社会风气,使得巴蜀佛教兴盛和繁荣。峨眉山普贤道场与五台山文殊道场并峙,是唐宋时期僧伽信士礼佛朝拜之两大名山。唐代诗人李白、杜甫、岑参、郑谷、贾岛、曹松、薛能、唐球,宋代文人苏轼、范成大、范镇、冯时行、白约都曾登临...
峨眉山2006年金顶十方普贤菩萨开光法会现场(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王达军)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菩萨自说过去的行愿:善男子!我于过去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劫,行菩萨行,求一
尔时,王子前白佛言:“世尊,我今所愿,要当于是不净世界修菩萨道;复当修治庄严十千不净世界,令其严净如青香光明无垢世界;亦当教化无量菩萨,令心清净,无有垢秽,皆趣大乘,悉使充满我之世界,然后我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世尊,愿我修行菩萨道时,要当胜于余诸菩萨。世尊,我已于七岁之中,端坐思惟诸佛、...
编者按:普贤菩萨十种广大行愿: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经中一一述此十大愿,明其功德无量。然此十大愿为一切菩萨行愿之标帜,故亦称普贤之愿海。以此菩萨之广大行愿,故称为大行普贤菩萨。今恭录《大方广...
尔时普贤菩萨、以自在神通力,威德名闻,与大菩萨无量无边不可称数、从东方来,所经诸国, 普皆震动,雨宝莲华,作无量百千万亿种种伎乐。又与无数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大众围绕,各现威德神通之力。到娑婆世界耆阇崛山中,头面礼释迦牟尼佛,右绕七匝,白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