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S-51系列单片机的引脚排列和逻辑符号 1)主电源引脚VCC和VSS VCC电源输入端。工作电源和编程校验(8051/8751)为+5 V。 VSS(GND)共用接地端。 2)时钟振荡电路引脚XTAL1和XTAL2 XTAL1和XTAL2分别用做晶体振荡电路的反相器输入端和输出端。在使用外部振荡电路时,这两个端子用来外接石英晶体,振荡频率为晶体振荡频率...
MCS-51单片机的工作原理是根据程序存储在ROM中的指令依次执行。程序的执行过程由基于中央处理器的控制器和各个外设模块共同完成。控制器从ROM中获取指令,将其解码为相应的动作,并通过总线系统与各个外设模块进行数据传输。通过不断执行指令,单片机可以实现各种功能。 总之,MCS-51单片机是一种高度集成的8位单片机,具有强大...
MCS-51单片机的堆栈安排在内部RAM内,堆栈的深度以不超过内部RAM的空间为限。 堆栈 堆栈是一种只允许在其一端进行数据插入和删除操作的一种数据结构。数据存取为"后进先出"。 堆栈功能:保护断点和现场信息。 堆栈的建立:MCS-51的堆栈是设置在内部RAM 30H~7FH空间中,栈底为低地址单元,堆栈指针为SP。 特殊功能寄...
机器周期MC:1个机器周期由6个状态周期即12个振荡周期组成,是计算机执行一种基本操作的时间单位。 指令周期: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间,一个指令周期由1~4个机器周期组成,依据指令不同而不同。 振荡周期和机器周期是单片机内计算其它时间值(例如波特率、定时器的定时时间等)的基本单位。 单片机外接晶振频率12MHZ时: ...
MCS-51单片机是由Intel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推出的一种8位微处理器。它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I/O)接口和定时器等功能模块,可以完成各种数据处理和控制任务。 2.架构和指令集 MCS-51单片机采用哈佛架构,即指令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分开存储的结构。它的指令集包括基本指令、算术指令、逻辑指令和控制...
第二章:MCS-51系列单片机的结构及原理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期末速成课-5小时学完【不挂科】(赠送讲义+考点题库与答案解析)的第2集视频,该合集共计5集,视频收藏或关注UP主,及时了解更多相关视频内容。
从逻辑上讲(既编程的角度),51单片机的存储系统实际上分为三个存储空间。 1. 片内数据存储器RAM; 2. 片外数据存储器RAM; 3. 片内或外的程序存储器ROM(由EA电平决定)。 1.程序存储器ROM用于存放程序、常数或表格。 2.在51单片机中,由引脚 /EA 上的电平选择内、外ROM: EA=1时,CPU执行片内的4KROM中的...
MCS-51单片机的串行口控制器SCON中的SM2位为多机通信控制位。在串行口工作在方式2或方式3时,如果SM2=1,只有在接收器收到第9位数据为1时,数据才装入接收缓冲器SBUF中,并将接收中断标志位RI置1,向CPU请求中断,如果接收器收到的第9位为0,则接收中断标志位不置1,并把接收到的数据丢弃。当SM2为0时,接收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