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关于昆布多糖的抗肿瘤活性已有大量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关于昆布多糖对MCF-7乳腺癌细胞作用的相关报道较少,其对乳腺癌作用的体内研究也较为缺乏。 中国药科大学工学院的曹明原、李莹和陈贵堂*等人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建立MCF-7...
在美国西达赛奈医疗中心(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团队的一项研究中,课题人员研究了另一个浸润肿瘤微环境的重要旁观者细胞群——造血细胞(HCs),是否可以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以促进异质性进展。实验用红色荧光蛋白(RFP)标记的人乳腺癌 MCF-7 细胞首先与 HCs共培养,然后与 BM-MSCs 共培养,通过肿瘤细胞中稳定的形态...
说明:MCF-7 是一种广泛用于癌症研究的人乳腺癌细胞系。将 MCF-7 细胞膜分离并用于包裹药物的纳米粒子,可以赋予纳米颗粒类似于原始癌细胞的特性,例如高效的肿瘤靶向性和免疫逃避能力。 吲哚菁绿是一种近红外荧光染料,具有光动力和光热治疗双重功能,常用于肿瘤成像和治疗。ICG 能吸收近红外光并转化为热能,从而诱导肿...
改造整合成新型LL-37杂合肽;采用CCK-8法检测0~70 μmol/L的新型LL-37杂合肽对MCF-7细胞和人正常乳腺细胞MCF10A增殖的影响,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分析新型LL-37杂合肽与肿瘤细胞的亲和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新型
科研人员利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以乳腺癌细胞MCF-7为材料进行实验,发现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和抗药性的产生与核DNA有关。某细胞膜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可通过作用于核DNA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该药物分子进入细胞核的过程如下图。请回答问题: (1)肿瘤细胞核内储存着 ,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从而阻止肿瘤的发展。 MCF-7肿瘤细胞系是一种常用的乳腺癌模型细胞。在MCF-7细胞内,有一小部分肿瘤干细胞(CSCs)被认为是导致乳腺癌复发和转移的主要原因。近些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被称为SP细胞的亚群体,这种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的特征:能够自我...
多数副作用大,效果有限,至今仍未找到一种理想的逆转药物.近年来,大环内酯类的药物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毒副作用小,疗效佳,可能成为一种理想的MDR逆转剂.因此,本实验选用5种大环内酯类药物研究其对肿瘤细胞人乳腺癌耐阿霉素细胞系(MCF-7/adr)在体外及裸鼠体内的逆转作用及相应机制,旨在开发一种有效的肿瘤MDR逆转...
背景:肿瘤干细胞学说认为,肿瘤干细胞是肿瘤不断增殖的根源,并与肿瘤的浸润转移,耐药现象密切相关.目的:在单细胞水平研究体外传代培养的MCF7细胞中肿瘤干细胞含量变化规律,认识肿瘤干细胞在体外培养环境下的增殖特点.方法:利用单细胞分离种植-成瘤 性克隆方法对传代培养后不同时间点MCF7细胞中肿瘤干细胞的比例连续检测...
目的:分析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MCF-7肿瘤细胞系SP(side population)细胞的含量;研究二甲双胍、紫杉醇脂质体、他莫西芬 对该细胞系SP细胞的影响,以初步了解上述药物对该细胞系SP细胞 的杀伤作用,以及药物之间的协同效应。 方法:1、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至对数生长期; ...
摘要:Nanog在MCF-7细胞中定位于核,Nanog高表达后,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增强。 近日,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公共实验室,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乳腺癌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观察Nanog高表达对乳腺癌细胞MCF-7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指出,Nanog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