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在master和slave之间的同步是根据raft协议来进⾏的: 1. 在broker收到消息后,会被标记为uncommitted状态 2. 然后会把消息发送给所有的slave 3. slave在收到消息之后返回ack响应给master 4. master在收到超过半数的ack之后,把消息标记为committed 5. 发送committed消息给所有slave,slave也修改状态为committed...
⽽消息在master和slave之间的同步是根据raft协议来进⾏的: 1. 在broker收到消息后,会被标记为uncommitted状态 2. 然后会把消息发送给所有的slave 3. slave在收到消息之后返回ack响应给master 4. master在收到超过半数的ack之后,把消息标记为committed 5. 发送committed消息给所有slave,slave也修改状态为committed...
pi2132219853=1 里的方法 注意里面说的读取接收buffer里的数据,不是master发出去的,是收到的slave数据 Demo中SlaveIntHandler()增加如下语句(后面带///部分),作用是串口输入数据,通过slave发出去。 static void SlaveIntHandler() { unsigned long ulRecvData; unsigned long ulStatus; unsigned long ab;/...
data=SPDR;//slave接收master的数据(这个接收没有问题,正常)SPDR=0xaa; //新数据(0xaa)送入SPDR...
使用VMWare创建两台centos7系统的虚拟机,安装数据库服务,并将两台数据库配置为主从数据库模式(master和slave)。配置完成后,在从节点,执行show status slave\G查看从节点的复制状态。将查看从节点服务状态的返回结果以文本形式提交到答题框。(数据库用户名root,密码000000;关于数据库的命令均使用小写) 节点规划 IP ...
主从复制模式就是,部署多台redis节点,其中只有一台节点是主节点(master),其他的节点都是从节点(slave),也叫备份节点(replica)。只有master节点提供数据的事务性操作(增删改),slave节点只提供读操作。所有slave节点的数据都是从master节点同步过来的。该模式的架构图如下: ...
(1)slave启动后向master发送同步指令SYNC,master接收到SYNC指令之后将调用该命令的处理函数syncCommand()进行同步处理; (2)在函数syncCommand中,将调用函数rdbSaveBackground启动一个备份进程用于数据同步,如果已经有一个备份进程在运行了,就不会再重新启动了。
使用mysql的master/slave部署已经有一段时间。这种架构不能从根本上弥补数据结构设计失误带来的性能问题。聊胜于无。 master/slave模式中,数据同步非常快。而master/slave/slave则会相对慢一些(就是master->slave(作为新的master)->slave,是串联的三个节点),有时候可能会有延迟,不过不严重。
1、当收到slave回复cmd=rsp_oknext,master就发送下一条数据(音频数据)cmd=req_send。 2、当收到slaver回复cmd=rsp_resend,master就重新发送该条数据。 当发送音频最后一段数据时,我们应该发送描述音频结束的数据,以确保接收端知道数据的终结。 master只需发送携带cmd=req_end指令 即可,slave根据该cmd结束接收。
linux master slave,Linux系统中,Master-Slave体系是一种常见的架构模式,它通常被用于实现数据同步、数据备份、负载均衡等功能。在这种体系中,Master是主节点,负责整个系统的控制和调度,而Slave是从节点,负责执行Master的指令,并向Master汇报执行结果。在Linux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