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ster># 1. 设置 STP 生成树协议stp instance0root primary# 设置根桥stp v-stp enable# 使用v-stpstp mode rstp# 设定模式为rstp快速生成树协议# 2. 配置主接口的IP地址,且保证能够三层互通,专门用于M-LAG主备设备间心跳报文的传输intMEth0/0/0ip address10.10.252.28255.255.255.0commit quit# <Back...
配置OSPFv3接入M-LAG。 配置SwitchB、SwitchC、SwitchD的路由协议OSPFv3,实现网络三层互通。 配置SwitchB和SwitchC的动态路由OSPFv3接入M-LAG的Link-local地址。 SwitchB和SwitchC上需要配置不一样的M-LAG Link-local地址,否则会导致路由协议邻居建立不起来。 配置SwitchA和M-LAG成员设备建立动态路由OSPFv3的IPv6地址。
配置peer-link链路的Eth-Trunk接口,用于传输DFS Group协议报文,同步表项等。 配置M-LAG成员接口Eth-Trunk,用于流量接入。 在主菜单中选择“资源中心>设备管理”。选择“设备组”页签,选择“M-LAG组”,单击“创建”。创建M-LAG组。按照网络规划,配置“M-LAG组名称”、“站点”以及“成员”信息。
配置思路 采用如下的思路配置M-LAG双归接入IP网络: 在DeviceD上配置上行接口绑定在一个Eth-Trunk中。 分别在DeviceA和DeviceB上配置V-STP、创建DFS Group并绑定管理网口的IP地址、配置peer-link和M-LAG接口。 分别在DeviceA和DeviceB上配置VLANIF接口IP地址和MAC地址,作为接入设备的双活网关。
M-LAG保留接口包括系统保留接口和用户配置的保留接口。系统保留接口包括: · peer-link接口 · peer-link接口所对应的二层聚合接口的成员接口 · M-LAG接口 · Keepalive接口 · VLAN接口 · 管理以太网接口 当peer-link链路故障恢复后,为了防止丢包,从设备尽可能在延迟恢复时间内完成表项(MAC地址表、ARP表等)同...
运行该协议的设备之间通过互发DRCPDU(Distributed Relay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分布式聚合控制协议数据单元)来交互M-LAG的相关信息。 1. DRCPDU的交互 两端M-LAG设备通过peer-link链路定期交互DRCP报文。当本端M-LAG设备收到对端M-LAG设备的DRCP协商报文后,会判断DRCP协商报文中的M-LAG系统配置是否和本端相同...
m-lag配置主要是关于多链路聚合技术的配置,用于提高网络可靠性和带宽利用率。
m-lag是华为的,drni是华三的,技术类似,具体配置可参考官方配置案例
将数据中心不同安全等级应用进行隔离,支持telemetry数据采集,支持硬件BFD最小发包间隔≤3.3ms,支持M-LAG或相似技术(跨框链路聚合),要求配对设备有独立的控制平面,支持分布式VXLAN三层网关及M-LAG或相似技术双活接入VXLAN网络技术功能,支持纵向虚拟化和横向虚拟化,支持多虚1,虚拟化系统中设备数量≥16台,支持OPS(Op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