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如下的思路配置M-LAG双归接入IP网络: 在DeviceD上配置上行接口绑定在一个Eth-Trunk中。 分别在DeviceA和DeviceB上配置V-STP、创建DFS Group并绑定管理网口的IP地址、配置peer-link和M-LAG接口。 分别在DeviceA和DeviceB上配置VLANIF接口IP地址和MAC地址,作为接入设备的双活网关。
多链路聚合组(Multi-Link Aggregation Group, M-LAG)是一种高级链路聚合技术,它扩展了传统LAG的功能,允许多台交换机之间形成一个虚拟的链路聚合组。 通过这种方式,M-LAG不仅提升了带宽和负载均衡能力,还显著增强了网络的高可用性和冗余性。 M-LAG允许两台或多台交换机之间的多个物理接口捆绑成一个逻辑接口,从而实...
该问题是在SW3分别单挂接入M-LAG系统时,针对SW1-SW2-SW3该环路场景下,产生的问题。 3、实验现象 在整个环境STP状态稳定时,将SW2设为主根桥,此时在SW3上两个端口抓包,情况如下: g1/0/1口:作为根端口,发送了BPDU报文,同时会收到SW1发送的BPDU报文(以下是debug显示的内容,实际实验时通过镜像抓取的报文内容...
配置M-LAG。 # 配置V-STP方式M-LAG。 配置DeviceA。 <HUAWEI>system-view[HUAWEI]sysname DeviceA[DeviceA]stp mode rstp[DeviceA]stp v-stp enable 配置DeviceB。 <HUAWEI>system-view[HUAWEI]sysname DeviceB[DeviceB]stp mode rstp[DeviceB]stp v-stp enable ...
1 园区场景基于M-LAG的STP组网配置举例 1.1 组网需求 如图1-1所示: · Device A和Device B组成M-LAG系统,Device D/E/F通过M-LAG接口接入M-LAG系统。 · 服务器Server A通过M-LAG接口双上行接入网络。 · 服务器Server A、B、C、D、E属于相同网段。 STP应用场景,用户需求: l 所有服务器二层互通。 l ...
无论是数据中心、云服务提供商还是大型企业的内部网络,都需要一种能够提供高效带宽利用、快速故障恢复和无缝切换的技术来支持关键应用和服务。 传统的链路聚合(LAG)技术通过将多个物理接口捆绑为一个逻辑接口,有效地提升了带宽和提供了基本的冗余功能。但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技术要求的提高,LAG在跨设备冗余和负载均衡方...
1 园区场景基于M-LAG的STP组网配置举例 1.1 组网需求 如图1-1所示: · Device A和Device B组成M-LAG系统,Device D/E/F通过M-LAG接口接入M-LAG系统。 · 服务器Server A通过M-LAG接口双上行接入网络。 · 服务器Server A、B、C、D、E属于相同网段。 STP应用场景,用户需求: l 所有服务器二层互通。 l ...
STP的阻塞链路机制,导致二层链路利用率低。 VRRP的主备备份功能,导致三层链路利用率低。 Server仅支持以主备方式接入设备。 针对STP+VRRP方案的缺点,先后出现了堆叠和M-LAG虚拟化技术,用于满足业务量增大和对网络更高可靠性的要求。 堆叠和M-LAG虚拟化技术 ...
V-STP V-STP方式(推荐方式) 根桥方式 M-LAG技术的应用 M-LAG(Mun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 Group)跨设备链路聚合组,将不同设备上的不同端口组成一个聚合组,达到跟普通LAG一样的功能,主要应用场景是“双归接入”场景,即用户侧双归接入到两台设备上 ...
如图1所示,用户侧设备Switch(可以是交换机或主机)通过M-LAG机制与另外两台设备(SwitchA和SwitchB)进行跨设备链路聚合,共同组成一个双活系统。这样可以实现SwitchA和SwitchB共同进行流量转发的功能,保证网络的可靠性。 配置交换机双归接入IP网络示例(V-STP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