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AG组中的M-LAG接口由多条链路聚合组成,且具有相同的M-LAG组编号。 · peer-link接口:连接对端M-LAG邻居设备用于内部控制的接口。每台M-LAG设备只有一个peer-link接口。peer-link接口间的链路为peer-link链路,M-LAG设备通过peer-link链路交互协议报文及传输数据流量。一个M-LAG系统只有一条peer-link链路。
如图1-12所示,DeviceB和DeviceC组成M-LAG系统,DeviceB和DeviceC的M-LAG端口支持动态路由协议,用户在DeviceA上配置动态路由通过三层路由方式接入到M-LAG系统。 图1-12配置动态路由接入M-LAG组网图 表1-13数据准备表 设备名称 接口编号 VLAN及IP地址 对接设备及接口编号 ...
interface-type表示接口类型,interface-number表示接口编号。 【使用指导】 当两台M-LAG设备上Type 1和Type 2类型配置不匹配时,显示两台M-LAG设备的配置信息。关于Type 1和Type 2类型配置信息的匹配情况,具体请参见M-LAG配置手册。 Type 2类型全局和接口的配置一致性信息中无效的VLAN相关信息不会参与M-LAG配置...
M-LAG系统是由两台独立的设备组成的,其实在官网上说的是对这两台设备的版本、型号等是没有要求的,但是为了避免出现各种问题,推荐在做M-LAG的时候,参与组成M-LAG系统的两台设备还是要保持同型号同版本。 在M-LAG系统中,我们只能有两台设备,一台是primary角色,也就是M-LAG的主设备,另一台是secondary角色,也就...
M-LAG(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是一种链路聚合技术,用于在多个物理设备之间实现冗余和负载均衡。M-LAG可以将多个设备组合成一个逻辑设备,提供高可用性和高带宽。 M-LAG技术有两个核心部分:M-LAG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 M-LAG控制平面负责管理和协调多个物理设备之间的状态和通信。它确保所有设备都处于同步状态,...
对于在peer-link链路上传递的DRCPDU来说,因为其关系到M-LAG系统的形成,所以也是需要你重点关注的内容。 即然要判断能否形成M-LAG系统,那也就类似于IRF中两台设备能否堆叠到一起。 也就是说,肯定会协商相应的参数来判断M-LAG系统能否形成,这些参数包括系统的M-LAG系统编号、M-LAG系统优先级、M-LAG系统mac地址。
如图1-22所示,SwitchB和SwitchC组成M-LAG系统,SwitchB和SwitchC的M-LAG端口支持动态路由协议,用户在SwitchA上配置动态路由通过三层路由方式接入到M-LAG系统。 图1-22 配置动态路由接入M-LAG组网图 表1-18 数据准备表 配置思路 采用如下的思路配置:
M-LAG系统通过系统编号、优先级和MAC地址进行设备间的唯一标识。系统编号类似IRF成员编号,确保每个设备的编号不重复。设备的LACPDU system-id字段包含了优先级和MAC地址,这些参数需要在所有设备上保持一致,以避免动态聚合失败。peer-link链路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它通过聚合组配置确保单链路的可用性。DRCPDU...
m-lag的工作原理 M-LAG(Multi-chassisLinkAggregationGroup)是一种链路聚合组技术,主要用于提升网络设备的连接带宽和可靠性。以下是M-LAG的工作原理:1.配对过程:当两台设备完成配置后,它们会通过peer-link链路发送M-LAG的Hello报文。一旦收到对端的Hello报文,设备会判断报文中携带的DFSGroup编号是否与本端相同...
DRCPDU与M-LAG系统编号、优先级、MAC地址在M-LAG系统中,DRCPDU用于判断M-LAG系统是否能够形成,其关键参数包括系统编号、优先级和MAC地址。这些参数确保了M-LAG系统能够在不同设备之间协调工作,同时避免了设备间的冲突。M-LAG技术的引入,为网络设计带来了更多可能性,特别是在需要高可用性和灵活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