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LAG技术只能在两台设备之间形成聚合,无法跨越多台设备实现真正的冗余。 故障切换时间较长: 当聚合组中的一条链路发生故障时,虽然有冗余机制,但故障检测和恢复过程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影响业务连续性。 配置复杂度: 在大型网络环境中,配置和管理多个LAG可能会变得复杂,尤其是当涉及到不同厂商的设备时。 02 M-LAG...
DFS主设备部署M-LAG且状态为主的设备,通常也称为M-LAG主设 备DFS备设备部署M-LAG且状态为备的设备,通常也称为M-LAG备设备。说明: DFS Group的角色区分为主和备,正常情况下,主设备和备设备同时进行业务流量的转发,转发行为没有区别,仅在故障场景下,主备设备的行为会有差别双主检测链路 双主检测链路,又称为...
M-LAG主设备和备设备均作为STP网络中的根桥且配置相同的桥ID,将两台设备模拟成同一个根桥,M-LAG主备设备在二层网络中不受其他组网变化的影响,保证正常的工作。 基于V-STP方式配置M-LAG(推荐) 利用V-STP机制将M-LAG主设备和备设备的STP协议虚拟成一台设备的STP协议,对外呈现为一台设备进行STP协议计算。 基...
1.1 M-LAG简介 M-LAG(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跨设备链路聚合)将两台物理设备在聚合层面虚拟成一台设备来实现跨设备链路聚合,从而提供设备级冗余保护和流量负载分担。 1.1.1 M-LAG网络模型 如图1-1所示,Device A与Device B形成负载分担,共同进行流量转发,当其中一台设备发生故障时,流量可以快速切换到另一台...
M-LAG系统的两台设备在逻辑上被虚拟成一台设备,它本身提供了一种没有环路的二层拓扑,逻辑组网更清晰,链路利用更充分。 M-LAG两台设备可以独立升级,实现效率高,业务秒级中断的目标。 因此,针对对组网可靠性要求高,对升级过程业务中断时间要求高的场景推荐使用M-LAG。
1 多级M-LAG+STP+VLAN双活网关配置举例 1.1 组网需求 用户网络采用核心-汇聚-接入三层结构。为了提高网络的可靠性,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分别部署两台设备,且每一层的两台设备之间组成M-LAG系统: · Device A和Device B组成M-LAG system 1,作为接入设备,连接服务器Server。 · Device C和Device D组成M-LAG...
该问题是由于组建M-LAG的两台CE设备之间LACP M-LAG的系统优先级和系统ID不一致导致。部署M-LAG的两台设备上成员口Eth-Trunk接口的LACP M-LAG的系统优先和系统ID必须保持一致。 在V100R006C00及之前版本,需要在部署M-LAG的两台设备上成员口对应的Eth-Trunk接口手动执行lacp m-lag prioritypriority命令配置相同的...
就出现了M-LAG技术。 首先从名字来看,跨设备链路聚合,我们就知道它肯定解决了链路聚合要求必须是同一台设备的问题,其次,M-LAG系统中的设备是不同的设备,也就解决了IRF单主控的问题。 02 M-LAG技术的系统组成和概念 M-LAG系统是由两台独立的设备组成的,其实在官网上说的是对这两台设备的版本、型号等是没有要...
实现双归接入的传统技术有:堆叠、Smart-Link等技术 堆叠的多台设备使用同一个控制面,单点故障可能影响到整个系统 Smart-Link等技术使用的是主备方式接入,链路利用率不搞 M-LAG和堆叠的区别 堆叠是设备级别的多虚一,管理平面共用一个 MC-LAG协议级别的多虚一,管理平面是独立的 ...
M-LAG(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 Group)提供一种跨设备链路聚合的技术。M-LAG通过将两台接入交换机以同一个状态和用户侧设备或服务器进行跨设备的链路聚合,把链路的可靠性从单板级提升到设备级。同时,由于M-LAG设备可以单独升级,保证了业务流量的稳定性,使得M-LAG技术在数据中心网络广泛应用。 01为什么需要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