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S(Linux Virtual Server)是一个开源的负载均衡解决方案,它基于Linux操作系统,使用IP虚拟化技术来实现网络负载均衡。LVS支持多种负载均衡模式,其中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模式是最常见的一种。 1. LVS-NAT模式原理: IP地址配置: 在NAT模式下,LVS使用一个虚拟的IP地址(VIP)作为服务的对外接口。这个VIP并不...
Lvs - NAT模式 一:LVS-NAT 模式搭建 1:LVS-NAT 模式工作原理: 客户端访问调度器时,调度器通过网络地址转换,调度器重写请求报文的目标地址,根据预设的调度算法,将请求分派给后端的真实服务器;真实服务器的响应报文通过调度器时,报文的源地址被重写,再返回给客户,完成整个负载调度过程。 步骤1:客户端访问VIP1的网...
1、通过网络地址转换(NAT)将一组服务器构成一个高性能的、高可用的虚拟服务器,是VS/NAT技术。 2、在分析VS/NAT的缺点和网络服务的非对称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IP隧道实现虚拟服务器的方法VS/TUN(Virtual Server via IP Tunneling) 3、通过直接路由实现虚拟服务器的方法VS/DR(Virtual Server via Direct Routing),...
51CTO博客已为您找到关于lvs nat模式原理的相关内容,包含IT学习相关文档代码介绍、相关教程视频课程,以及lvs nat模式原理问答内容。更多lvs nat模式原理相关解答可以来51CTO博客参与分享和学习,帮助广大IT技术人实现成长和进步。
一、LVS FULLNAT模式工作原理 当用户请求到达 Director Server,此时请求的数据报文会先到内核空间的 PREROUTING 链。 此时报文的源 IP 为 CIP,目标 IP 为 VIP PREROUTING 检查发现数据包的目标 IP 是本机,将数据包送至 INPUT 链 IPVS 比对数据包请求的服务是否为集群服务,若是,修改数据包的源IP地址分发服务器IP...
LVS 本身不支持 FULLNAT 模式,需要额外对内核打补丁后才能使用。可以看到在 NAT 和 FULLNAT 模式中,不管是请求数据包还是响应数据包,都要经过负载均衡器。但是响应数据包一般要比请求数据包大很多,这可能会成为系统的瓶颈。如果能够将请求数据包转发到真实服务器之后,响应数据包由真实服务器直接返回,这样对负载...
LVS的核心原理是通过网络地址转换(NAT)来实现。 NAT是一种将外部网络地址转换为内部网络地址的技术。在LVS中,NAT被用于将客户端请求从虚拟服务器的公共IP地址转发到后端真实服务器的私有IP地址上。这样,客户端就可以直接与真实服务器进行通信,而无需知道真实服务器的具体地址。通过这种方式,LVS可以实现负载均衡和...
lvs-nat模式 lvs-nat: 本质是多目标IP的DNAT,通过将请求报文中的目标地址和目标端口修改为某挑 出的RS的RIP和PORT实现转发 (1)RIP和DIP应在同一个IP网络,且应使用私网地址;RS的网关要指向DIP (2)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都必须经由Director转发,Director易于成为系统瓶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