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日大火的“韩国室温超导”LK-99(一种改性的铅磷灰石晶体),8 月 1 日 B 站用户“关山口男子技师”发布了名为《LK-9 验证》的视频,成为当天 B 站播放量最高的视频,截止目前该视频的播放量已经接近 1000 万。该视频由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常海欣团队的武浩博士后和杨丽博士生完成。视频中,常海欣课题组合成...
B站上次那个华科的U..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博士后武浩、博士生杨丽,在常海欣教授的指导下,成功首次验证合成了可以磁悬浮的LK-99晶体,该晶体悬浮的角度比Sukbae Lee等人获得的样品磁悬浮角度更大,有望实现真正意义的无
LK-99®的合成 我们用固相法合成了Pb10-xCux(PO4)6O(0.9<x<1.1),也就是LK-99®的样品。合成所用的原材料包括PbO(Junsei,优级纯),PbSO4(Kanto,优级纯),Cu(Daejung,高纯),P(Junsei,高纯)①。固相合成法如图1所示。样品合成总共分三步。第一步,制备黄...
🔬 LK-99晶体制备步骤 第一步:混合与加热 将氧化铅和硫酸铅粉末按1:1的比例放入坩埚中均匀混合,在空气中加热至725度,烧24小时,得到黄铅矿晶体Pb(SO4)O。 第二步:磷化亚铜的合成 将铜单质和磷粉末(白磷、红磷、黑磷)放入真空管,然后在坩埚里以480度的温度加热48小时,得到磷化亚铜晶体Cu3P。 第三步:混合与...
韩国论文常压室温超导材料LK-99的合成路径如下: 1,一氧化铅+硫酸铅粉末各百分之五十,在陶瓷坩埚中均匀混合,725 摄氏度加热 24 小时,发生反应产生拉纳克矿(Lanarkite) 2,另一边混合铜+磷同样等比例混合在石英真空管(10的负5次方),550 摄氏度加热 48 小时,得到磷化亚铜 3,最终将两个粉末混合密封在石英真空管(...
华中科技大学复现LK-99室温超导体的重大进展 这几日,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的师生,在常海欣教授的指导下,成功首次验证合成了可以磁悬浮的“LK-99”晶体。根据放出的视频显示,这颗晶体表现出部分悬浮的抗磁性效果。与此同时,该晶体的悬浮角度比之前由Sukbae Lee等团队获得的样品磁悬浮角度更大。这一突破性的成果...
LK-99晶体即为图中黑点部分(图片来源:视频截图)从发布的视频来看,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合成的LK-99晶体,即是显微镜下的“小黑点”,直径以微米计算。将一块钕铁硼磁体放在其下,“小黑点”随着钕铁硼磁体的靠近和远离,不停地倒下或立起,无论S极还是N极均产生上述反应,即排斥和磁极无关,显现出抗磁性。而...
其次是华中科技大学;8月1日15点华科材料学院某实验室合成了LK-99,可磁悬浮;但是实验材料太小还没做电阻测试,有没有超导性还不可知。宣布的时候不仅有视频,还有说出了研究院团队中的名字,似乎要表明什么,视频引爆全网,华科着实火了一把。与之同时,美国一家实验室也宣布了类似的实验结果;也称发现了“超导”...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的博士后武浩和博士生杨丽,在常海欣教授的指导下,成功合成了一种名为LK-99的磁悬浮晶体。据悉,该晶体的悬浮角度比此前由Sukbae Lee等人获得的样品的磁悬浮角度更大,这意味着LK-99晶体有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接触超导磁悬浮技术。磁悬浮技术是一种利用超导材料的特殊性质,使物体在磁场中...
据称,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博士后武浩、博士生杨丽,在常海欣教授的指导下,成功首次验证合成了可以磁悬浮的 LK-99 晶体,该晶体悬浮的角度比 Sukbae Lee 等人获得的样品磁悬浮角度更大,有望实现真正意义的无接触超导磁悬浮。不过他也提到,目前该团队只验证了迈斯纳效应,因为要对这一片只有几十微米大小的样品进行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