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sk_prot->get_port(sk, inet->inet_num)) {//检查端口号,如果没有被占用inet->inet_sport = htons(inet->inet_num);//设置源端口sk_dst_reset(sk);//清除掉dst cachesk->sk_prot->hash(sk);//将当前sock链入全局的listen hash表,这样,当SYN到来的时候就能通过__inet_lookup_listen...
该系统调用核心是执行:sock->ops->listen(sock,backlog);也就是说找到服务器的socket后,通过它的协议操作表结构struct proto_ops执行其listen钩子函数,proto_ops协议操作表结构的挂入是在socket创建过程根据协议类型进行设置的,TCP实际挂入的是inet_stream_ops操作表结构,listen在inet_stream_ops表中的赋值如下所示:...
err=security_socket_listen(sock,backlog); /* 通过套接口系统调用的跳转表proto_ops结构,调用对应传输层协议中的 listen 操作。 SOCK_DGRAM和SOCK_RAW类型不支持listen,只有SOCK_STREAM类型支持listen接口, TCP中为inet_listen() */ if(!err) err=sock->ops->listen(sock,backlog);//inet_listen() //根据...
在Linux中,”listen”命令没有直接对应的功能。但是,有一些与”listen”有关的命令和概念可以在网络编程中使用。 1. listen()函数:在网络编程中,listen()函数是一种系统调用,用于将套接字(socket)设置为监听模式,以便接受传入的连接请求。其语法是: int listen(int sockfd, int backlog); 其中,sockfd是指向已经...
Linux端口状态listen是指端口正在监听等待数据传输的状态。在Linux系统中,通过查看端口状态listen可以帮助用户了解当前系统中哪些端口正在被使用,从而及时发现并解决一些网络连接问题。 在Linux系统中,可以通过使用一些命令来查看端口的状态。其中最常用的命令是netstat和ss命令。netstat命令可以显示网络连接、路由表、接口统计等...
1. 应用层listen()函数 功能:监听来自客户端的tcp socket的连接请求 listen函数在一般在调用bind之后-调用accept之前调用,它的函数原型是: #include<sys/socket.h> intlisten(intsockfd,intbacklog) 1. 2. 参数sockfd是被listen函数作用的套接字,参数backlog是侦听队列的长度。 在进程正在处理一个连接请求的时候...
1:listen()回顾以及问题引入 listen()函数是网络编程中用来使服务器端开始监听端口的系统调用,首先来回顾下listen()函数的定义: 有关于第二个参数含义的问题网上有好几种说法,我总结了下主要有这么3种: Kernel会为LISTEN状态的socket维护一个队列,其中存放SYN RECEIVED和ESTABLISHED状态的套接字,backlog就是这个队列...
inet_csk_listen_start函数通过reqsk_queue_alloc创建连接队列,队列结构体如下,队列的最大长度是sk_max_ack_backlog,也就是用户传入的backlog参数值,队列的长度计数是sk_ack_backlog。 struct request_sock_queue{spinlock_t rskq_lock;u8 rskq_defer_accept;u32 synflood_warned;atomic_t qlen;atomic_t young...
listen 在Linux 系统中通常与网络编程相关,特别是在使用诸如 TCP/IP 或 UDP 等协议进行网络通信时。以下是关于 listen 的基础概念、优势、类型、应用场景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的详细解释: 基础概念 listen 是一个系统调用,在服务器端使用,用于监听指定的网络端口,等待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当服务器调用 listen ...
Linux 内核中的 "listen" 系统调用是用于配置一个套接字准备接收连接请求的关键步骤。它允许进程指定一个连接队列的容量门限,当达到这个门限时,新的连接请求将被拒绝。主要的实现流程如下:首先,通过文件描述符获取套接口指针,并检查参数"backlog"(最大连接队列长度)是否合法,如果超过系统设置的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