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ode(索引节点)是 Linux 文件系统中的一种数据结构,用于存储文件的元数据(metadata)。每个文件和目录在文件系统中都有一个唯一的 inode,inode 包含了除文件名以外的所有文件信息,如文件大小、权限、所有者、创建时间等。 2. inode 在 Linux 文件系统中的作用 inode 在 Linux 文件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主要...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删除_inode并不是直接删除文件或目录。删除_inode只是告诉文件系统,这个_inode_节点不再使用,具体的文件内容可能仍然存在在磁盘上。因此,在删除_inode之前,我们需要确保这个_inode_对应的文件或者目录确实不再需要了。 一种删除_inode的方法是使用_rm_命令。_rm_命令可以用来删除文件或目录,当我...
1. 进程 A 排他锁住某文件之后,进程 B 可以修改该文件,但不能锁住该文件。 2. 进程 A 排他锁住某文件之后,进程 B 修改该文件之后,因为文件 inode 没有改变,所以依然不能锁住该文件。 3. 进程 A 排他锁住某文件之后,进程 B 可以删除该文件,并创建同名文件,此时进程 B 可以锁住该文件。 由于vi, sed ...
七、软链接除了硬链接以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文件A和文件B的inode号码虽然不一样,但是文件A的内容是文件B的路径。读取文件A时,系统会自动将访问者导向文件B。因此,无论打开哪一个文件,最终读取的都是文件B。这时,文件A就称为文件B的"软链接"(soft link)或者"符号链接(symbolic link)。这...
Linux文件系统的inode介绍云上小悟 inode并不是组织文件的唯一方式。最简单的组织文件的方法,是把文件依次顺序的放入存储设备,DVD就采取了类似的方式。但如果有删除操作,删除造成的空余空间夹杂在正常文件之间,很难利用和管理。 复杂的方式可以使用链表,每个数据块都有一个指针,指向属于同一文件的下一个数据块。这样...
这是一个特殊类型的inode,它通常不对应于任何实际的文件系统中的文件,而是用于在内核中表示某些特定的资源或数据结构。 以下是一些anon_inode的常见用法: 1.内核模块通信:内核模块之间可能需要进行通信或共享数据。anon_inode可以用作一种方式,允许内核模块创建一个在文件系统中不可见的文件描述符,并通过这个文件描述...
-a 显示指定⽬录下所有⼦⽬录与⽂件,包括以.开头的隐藏⽂件 -l 以列表⽅式显示⽂件的详细信息ls-l 等于ll ⽤法 -h, --human-readable 与-l ⼀起,以易于阅读的格式输出⽂件⼤ (例如 1K 234M 2G) -t 根据最后修改时间排序,默认是以⽂件名排序,通常与-l 连⽤ ...
1. ls 命令:ls -a -a 表示显示所有文件和目录,包括以点开头的隐藏文件和目录。 2. du 命令:du -ha -h 表示以人类可读的形式显示文件和目录的大小。 -a 表示显示所有文件和目录的大小,包括子目录中的文件和目录。 3. cp 命令:cp -a source destination ...
VFS inode包含文件访问权限、属主、组、大小、生成时间、访问时间、最后修改时间等信息。它是linux管理文件系统的最基本单位,也是文件系统连接任何子目录、文件的桥梁。inode结构中的静态信息取自物理设备上的文件系统,由文件系统指定的函数填写,它只存在于内存中,可以通过inode缓存访问。虽然每个文件都有相应的inode结点...
在Linux中,inode通常由一个32位或64位的整数表示。具体的编码格式取决于文件系统的类型。以下是常见文件系统中inode的编码格式: 1. ext2/ext3/ext4:这些是Linux最常用的文件系统类型。在这些文件系统中,inode采用32位无符号整数编码,范围从0到2^32-1,也就是4294967295。而在ext4文件系统中,默认情况下,会预留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