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Namespace 为容器(进程)提供了环境上的隔离,它的行为类似 chroot 这个命令,将某个用户jail 到一个特定的环境下,与外界隔离。但是在之前介绍 Namespace 的文章中我们也提到过,虽然 Namespace 提供的隔离机制有很多,但实际上我们操作的一些资源仍然是全局的,并且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限制的,如:内存,CPU,硬盘等。
Buffer和Cache的定义: Buffer:是原始磁盘块的临时存储,即将缓存数据写入磁盘。它通常不会很大(大约 20MB)。这样,内核就可以将分散的写入集中起来,从而对磁盘写入进行统一优化。例如,多个小的写入可以合并为一个大的写入等。 Cache:是用于从磁盘读取文件的页面缓存,用于缓存从文件中读取的数据。这样,下次访问这些文件数...
接下来是消费者程序: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while(1) { sleep(1); } } 编译运行之: # 名字很长是因为日志里显眼! [root@localhost test]# gcc consumer.c -O0 -o consumerAconsumerACconsumerAconsumer [root@localhost test]# gcc producer.c -O0 -o producerAproducerAproducerAprodu...
1#include <termios.h>//头文件23/*4* fd // 终端I/O打开的句柄5* queue_selector // 控制tcflush的操作,取值为下面三个常数中的一个6* TCIFLUSH // 清除正收到的数据,且不会读取出来。7* TCOFLUSH // 清除正写入的数据,且不会发送至终端。8* TCIOFLUSH // 清除所有正在发生的I/O数据。9*10* ...
VFS 使用了一种通用文件系统的设计,具体的文件系统只要实现了 VFS 的设计接口,就能够注册到 VFS 中,从而使内核可以读写这种文件系统。 这很像面向对象设计中的抽象类与子类之间的关系,抽象类负责对外接口的设计,子类负责具体的实现。其实,VFS本身就是用 c 语言实现的一套面向对象的接口。
项目的扩容申请了一台机器,到手之后看一下机器的指标,看到内存使用情况是这样的。 1、查看内存 free $ free -h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125G ...
在Linux下经常会遇到buff/cache内存占用过多问题,尤其是使用云主机的时候最严重,由于很多是虚拟内存,因此如果buff/cache占用过大的,free空闲内存就很少,影响使用;
Linux CFQ调度与blkio的权重控制分别如下:Linux CFQ调度算法: 目标:旨在提供进程间I/O调度的公平性。 工作原理:CFQ调度算法通过维护一系列调度队列,每个队列对应一个进程请求,并使用红黑树进行有序管理。当有请求提交到cfq_queue时,这些请求首先被加入到按扇区位置排序的红黑树和按加入时间排序的链表...
清单概览这份清单分为十个部分,涵盖了从文件系统操作到系统安全等多个方面:文件系统操作ls:列出目录内容cd:改变当前工作目录mkdir:创建新目录rm:删除文件或目录权限管理chmod:修改文件或目录的权限chown:改变文件或目录的所有者chgrp:改变文件或目录的所属组搜索和查找find:在指定目录下搜索文件locate:快速查找...
在运行过程中,__schedule()(在./kernel/sched/core.c中)是CFS调度器的核心函数,其作用是让调度器选择和切换到一个合适的进程运行。 在时钟周期开始时,调度器调用__schedule()函数来开始调度的运行。 然后,__schedule()函数调用pick_next_task()让进程调度器从就绪队列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进程next,即红黑树最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