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临床意义 1.LDL增高 (1)判断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LDL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LDL水平增高与冠心病发生呈正相关。 (2)其他:如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阻塞性黄疸、肥胖症,以及应用雄激素、β-受体阻滞剂等。 2.LDL减低 见于无β-脂蛋白血症、甲亢、吸收不良、肝硬化、低脂饮食...
1.LDL增高:可用来判断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LDL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LDL水平增高与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阻塞性黄疸、肥胖症以及应用雄激素、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LDL也增高。 2.LDL减低:LDL减低常见于无β-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吸收不良、肝硬...
临床意义:___也是血脂异常防治的首要靶标。LDL-C升高:见于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综合征、梗阻性黄疸、慢性肾功能衰竭、Cushing综合征等。LDL-C降低:见于无β-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消化吸收不良、肝硬化、恶性肿瘤等。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根据非变性密度凝胶扫描测定LDL主峰颗粒直...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高脂蛋白血症、冠心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肝病和糖尿病等,也可见于神经性厌食及怀孕妇女。 减低:见于营养不良、慢性贫血、骨髓瘤、急性心肌梗死、创伤和严重肝病等。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注意事项: ...
2.临床意义 LDL-C是血脂异常预防的首要靶标。 LDL-C多用于判断是否存在患CHD的危险性。 LDL-C升高: 见于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综合征、梗阻性黄疸、慢性肾功能衰竭、Cushing综合征等。 LDL-C>降低: 可见于无β-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消化吸收不良、肝硬化、恶性肿瘤等。
因此,比强调治疗达标更有意义的,是深刻理解、充分认识高胆固醇血症尤其是高LDL-C血症在心血管疾病发病中的核心地位,以及积极降低LDL-C带来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这种治疗理念不仅应牢固树立在临床医生心中,还需要得到广大患者甚至整个社会的重视和认可。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高危和极高危患者达标率,更重要的是可通过积极的一...
LDL-C临床应用及意义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是独立的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 LDL-C)作为LDL的主要组分,相对于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 LDL-C)而言,由于对血管壁的高侵入性,与LDL受体的低亲和性、更长的血浆半衰期...
临床意义:由于LDL-C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所以最多用于判断是否存在患CHD的危险性。也是血脂异常防治的首要靶标。 LDL-C升高可见于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综合征、梗阻性黄疽、慢性肾功能衰竭、Cushing综合征等。 LDL-C降低可见于无β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消化吸收不良、肝硬化、恶性肿瘤等。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及临床意义 【正常参考值】 LDL-C水平随年龄上升,中、老年人平均约2.7~3.1 mmol/L(105~120 mg/dL)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提出的判断标准 理想范围:<3.12 mmol/L(<120 mg/dL) 边缘水平:3.15~3.61mmol/L(121~139 mg/dL) 升高:>3.64 mmol/L(>140 mg/dL) N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