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我们控制第一行的时候,先让COM端为低电压。然后再来控制它的SEG引脚,就能控制第一行的像素了,如果是显示像素就给这个引脚高电压,不显示就给它低电平。但在同一时间就没有办法控制其它行的像素了。因此人们想到了扫描的控制方式,比如先控制第一行像素,然后再来控制第二行像素,这样逐行扫描,就能控制所有的...
LCD-S401C52TR显示屏含有一个COM背板(连接至两个引脚)和32个显示段,每个都连接至段驱动引脚。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只使用7段数字中的三个,意味着DS89C450需要驱动21条SEG线(三个数位中的每一个需要7段)和一条COM线,从而共需要22个端口引脚。当没有采用扩展存储器总线配置工作时,DS89C450提供24个推拉端口引脚。
LCD_PortMaskConfig(LCD_PortMaskRegister_2,0XFF); // seg 16,17,18,19,20,21,22,23为seg口 由于当时规划原理图时,没有仔细研究LCD外设,导致程序驱动,有些复杂。这应该引以为戒! 本次实验显示一个数需要驱动四个LCD_RAM,每个RAM中的2个SEG.如显示灵敏度值,则需要配置LCD_RAM1,4,8,11,显示延时,则...
我建议使用第二种方式来驱动LCD,因为第二种方式在单片机程序中更容易实现,占用的资源更少,更符合程序设计的习惯。 再来说说SEG口,对于1/2BIAS的LCD,当COM口为高时,选定的SEG口为低,当COM口为低时,选定的SEG口为高。不现实的SEG口保持与COM口相同的电平即可,此时其他的COM口都为1/2VCC,不高于门限电压,不会...
1.段电极SEG、公共极COM 一般段码屏有段电极和公共极,就像在图中,SEG为段电极,COM为公共极。段码屏中的每个段,都填充了一种特殊的液态晶体。在电场的作用下,晶体的排列方向会发生扭转,因而改变其透光性,从而可以看到显示的内容。一般电场电压就加在段电极和公共极的两端。
18、s电路六级电平驱动时,给于COM电极和SEG电极的电平如下表:正极性帧(+)负极性帧(-)扫描电极COM选通V1V6非选通V5V2信号电极SEG选通V6V1非选通V4V3图5.六级电平响应速度:LCD加电压后,透过率变化的快慢程度,如图上叙6级电平,当a 160点点距0.080 x0.240mm0.084x0.252mm显示颜色256256反差比*413:114:1功耗...
SEG 9:COM0(标号4),COM1(标号3),COM2(标号2)为1。 SEG 10:COM2(标号3),COM3(标号2)为1。 就是下表: 也就是往这两个地址写入0xE和0x3就能显示数字2。 懂了啵?! 驱动代码 一堆寄存器配置,参见芯片手册。 偷个懒,一把贴出来了。 【说明】SLCD切换的时序很短,延时直接用计数--就好。
Gpio_SetAnalogMode(GpioPortA,GpioPin6);//SEG17 Gpio_SetAnalogMode(GpioPortA,GpioPin5);//SEG18 Gpio_SetAnalogMode(GpioPortA,GpioPin4);//SEG19 Gpio_SetAnalogMode(GpioPortA,GpioPin3);//SEG20 Gpio_SetAnalogMode(GpioPortA,GpioPin2);//SEG21 ...
LCD_PortMaskConfig(LCD_PortMaskRegister_2, 0x3C);//SEG18,SEG19,SEG20,SEG21 0X3C 然后在对应的位置写1显示写0清除,比如下面的清屏 1 2 3 4 5 6 7 8 voidLCD_GLASS_Clear(void) { uint8_t counter = 0; for(counter = 0; counter <= LCD_RAMRegister_13; counter++) ...
设置SEG口为推挽输出,并输出高。 3.3V* 1/2: 将SEG口设置为浮空输入。 0V: 设置SEG口为推挽输出,并输出低。 四、适合单片机的LCD驱动方式 以1/2 BIAS 1/4duty的LCD为例 驱动他大概有2种方式。 两种方式的COM口电平如下: 1. 2. 我建议使用第二种方式来驱动LCD,因为第二种方式在单片机程序中更容易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