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3-I通过Atg7和Atg3(分别对应E1和E2样酶)参与的泛素样反应,使磷脂酰乙醇胺(PtdEth,PE)偶联,生成脂质化形式的LC3,也称作LC3-II,它可以附着自噬体(autophagosome)的膜上,是自噬体的结构蛋白。在降解过程中,位于自噬溶酶体外膜的LC3-II被半胱氨酸蛋白酶Atg4B移除后回收,位于内膜的LC3-II则与包裹的内容物一起,被...
LC3-I 和 LC3-II 是小分子蛋白,虽然理论上LC3II分子量更大,由于带负电的PE改变了LC3II的性质,使其疏水性更强,导致其在电泳中迁移率更高。所以,LC3II电泳后停留在更小分子量(约14kDa)。 5.由于LC3-I 与 LC3-II 分子量小,又仅有 2 KD 差异,WB注意选用高浓度分离胶(约15%),转膜使用0.22μm转印膜,湿...
MAP1LC3是一种小分子蛋白,其分子量为14kDa。它是自噬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自噬体的形成和自噬过程的调控。 自噬是一种细胞内降解和回收蛋白质、细胞器和其他细胞成分的过程。在自噬过程中,细胞通过吞噬并包裹需要降解的物质形成一个被称为自噬体(autophagosome)的结构,然后将其送入溶酶体进行降解。MAP1LC3在...
LC3-I和LC3-II分子量有2KD差异,但在WB中需使用高浓度分离胶进行分离,转膜时注意使用小孔径转印膜。
LC3是一个膜相关蛋白,裂解细胞时,需使用冰上短暂超声促进蛋白溶解,将LC3从膜上解离。LC3-I与LC3-II的分子量虽仅有2KD差异,但在电泳中,由于PE基团的影响,LC3-II的迁移率更高,停留在更小分子量处。综合来看,LC3检测需要考虑到LC3的动态生成与降解,选择合适的抗体与方法,理解LC3的来源与分布...
LC3-I的稳定性受到反复冻融的影响,因此样品处理时需格外注意。在细胞裂解后,短暂冰上超声有助于LC3从膜上分离,避免影响检测结果。LC3-I与LC3-II的分子量差异微小,但LC3-II的疏水性改变使其在电泳中显示在较小的分子量位置。因此,使用高浓度分离胶和小孔径转印膜是保证准确分离的关键。总的来说...
暴露甘氨酸,这个是LC3-I,胞浆分布。自噬过程中,LC3-I在ATG7和ATG12-ATG5-ATG16L作用下(和泛素修饰过程很像),与磷脂酰乙醇胺共价结合,这个才是LC3-II,结合在自噬体膜上。LC-II由于磷脂酰乙醇胺的修饰,导致电荷的变化,使得迁移率更快,所以SDS-PAGE中显得分子量比LC3-I小。
LC3-I在胞浆中分布,而LC3-II则通过与磷脂酰乙醇胺的共价结合,附着在自噬体膜上,这个过程类似于泛素修饰。LC3-II由于带有修饰,其电荷和迁移率有所不同,使得在SDS-PAGE电泳中,LC3-II的分子量比LC3-I小。LC3在细胞功能中扮演多重角色。在饥饿状态下,细胞通过自噬获取氨基酸,支持代谢活动。正常...
LC3蛋白相对含量2.0r1.5LC3-I1.0LC3-II0.50对照组中等强度高强度运动组运动组细胞自噬是在一定条件下“吃掉”自身的结构和物质的过程,内质网膜包裹损伤的线粒体形成自噬体时,LC3-Ⅰ蛋白被修饰形成LC3-Ⅱ蛋白,LC3-Ⅱ蛋白促使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完成损伤线粒体的降解。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中等强度运动组和高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