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先查查LC3再做吧,LC3是一种蛋白轻链3,是自噬过程的标志物。它的功能主要参与了自噬小体的形成, LC3前体分子被ATG4B剪去C端的5肽,裂解形成胞质形式LC3-I。然后被APG7L / ATG7激活,转移至ATG3并偶联脂酰乙醇胺(PE)以形成膜结合形式LC3-II它可以附着到自噬体(autophagosome...
LC3-II 的含量和发生自噬的程度成正比,LC3-II/I比值的大小可估计自噬水平的高低。得益于荧光蛋白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荧光蛋白标记的方式,直观的看到自噬现象和过程。自噬病毒工具,便于直接感染目的细胞后直观地观察细胞自噬的整体水平。自噬单荧光标记慢病毒 吉满自主研发出单荧光(绿光或红光)标记的自噬指示产品...
小优细节君今天要介绍的主角是目前公认的自噬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1的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proteinlight-chain-3,LC3) LC3蛋白合成后被具有蛋白内切酶活性的Atg4在羧基端剪切,产生胞浆定位的LC3-I。在自噬过程中,LC3-I会被包括Atg7和Atg3在内的泛素样体系修饰、加工,与磷脂酰乙醇胺(PE)偶联,形成脂质化形式...
LC3-I 通过 Atg7 和Atg3(分别对应 E1 和 E2 样酶)参与的泛素样反应,使磷脂酰乙醇胺 (PtdEth,PE)偶联,生成脂质化形式的 LC3,也称作 LC3-II,它可以附着到自噬体(autophagosome)的膜上,是自噬体的结构蛋白。在降解过程中,位于自噬溶酶体外膜的 LC3-II 被半胱氨酸蛋白酶 Atg4B 移除后回收,位于内膜的 LC3-II...
1. LC3 I和LC3 II:LC3是一种在自噬过程中参与的蛋白质。它存在两种形式:LC3 I和LC3 II。LC3 I是未修饰的形式,而LC3 II是经过磷酸化和脂化修饰的形式。LC3 II在自噬过程中会转移到自噬体膜上,因此LC3 II的水平可以反映自噬的活性。 2. 免疫印迹法:常用的检测LC3的方法是免疫印迹法。首先,需要制备细胞提取...
LC3是自噬标志物,内质网膜包裹受损的线粒体形成自噬体时,细胞质基质型LC3(即LC3-I)会酶解掉一小段多肽,转变为(自噬体)膜型(即LC3-Ⅱ),LC3-Ⅱ蛋白能促使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完成受损线粒体的降解。某研究小组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中等强度运动组和高强度运动组,并测量各组大鼠心肌细胞中LC3-...
自噬过程中,LC3-I在Atg7和Atg3作用下(和泛素修饰过程很像),与磷脂酰乙醇胺共价结合,LC3-I 被脂质化为 LC3-II,结合在自噬体膜上。LC3-Ⅱ常用作自噬形成的标识物,也是一种重要的定位于自噬胞膜上的多信号传导调节蛋白。LC3-II/I比值的大小可估计自噬水平的...
线粒体自噬时,内质网膜包裹损伤的线粒体形成自噬体,此时LC3-I蛋白被修饰形成LC3-II蛋白,LC3-II蛋白促使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完成损伤的线粒体降解。研究人员选取周龄一致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中等强度运动组和大强度运动组。训练一段时间后,测量大鼠腓肠肌细胞LC3-I蛋白和LC3-II蛋白的相对含量,结果如下图。下列...
LC3-I通过Atg7 和 Atg3(分别对应 E1 和 E2 样酶)参与的泛素样反应,使磷脂酰乙醇胺 (PtdEth,PE) 偶联,生成脂质化形式的 LC3,也称作 LC3-II,它可以附着到自噬体(autophagosome)的膜上,是自噬体的结构蛋白。在降解过程中,位于自噬溶酶体外膜的LC3-II被半胱氨酸蛋白酶Atg4B移除后回收,位于内膜的LC3-II则与...
LC3是自噬标志物,自噬形成时,胞浆型LC3(即LC3-I)会酶解掉一小段多肽,转变为(自噬体)膜型(即LC3-II),LC3-II/I比值的大小可估计自噬水平的高低。 pro-LC3;立刻C末端被ATG4水解切割掉一段多肽,暴露甘氨酸,这个是LC3-I,胞浆分布。自噬过程中,LC3-I在ATG7和ATG12-ATG5-ATG16L作用下(和泛素修饰过程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