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分析→ 聚类分析 → K-Means → 选入数据 → 更多 → 模型设置 → 聚类簇数设置为4 → 超参数调优与绘图 → 绘制聚类图 → 确定 最终DMSAS的建模结果如下所示 Python 以下展示使用sklearn,并直接采用sklearn库自带的鸢尾花数据集对K-Means进行实现的案例,这里用到的类是sklearn.cluster.KMeans。 1....
本例聚类个数K明确是聚为3类,因此在操作界面中的【聚类个数】下拉框内选择【聚类个数(默认3)】,平台最大允许的聚类个数为6类,多数情况下是适用的。 建议勾选【保存类别】,默认将聚类生成的类别保存起来,命名格式为:Cluster_Kmeans_xxxx,并且结合聚类类别与聚类变量进行方差分析。操作界面如图 6-22所示,最后单...
ylim#设置横轴的上下限值plt.xlim(-5, 20)#设置纵轴的上下限值plt.ylim(-5, 20)#plt.savefig('test_xx.png', dpi=200, bbox_inches='tight', transparent=False)plt.show()#调用kmeans聚类算法kms=KMeans(n_clusters=3)
k-means简介 k-means是无监督学习下的一种聚类算法,简单说就是不需要数据标签,仅靠特征值就可以将数据分为指定的几类。k-means算法的核心就是通过计算每个数据点与k个质心(或重心)之间的距离,找出与各质心距离最近的点,并将这些点分为该质心所在的簇,从而实现聚类的
K-Means的目标是确保“簇内差异小,簇外差异大”,所以可以通过衡量簇内差异来衡量聚类的效果。前面讲过,Inertia是用距离来衡量簇内差异的指标,因此,是否可以使用Inertia来作为聚类的衡量指标呢?「肘部法(手肘法)认为图3的拐点就是k的最佳值」手肘法核心思想:随着聚类数k的增大,样本划分会更加精细,每个簇的...
K-means是一种常用的聚类算法,其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初始化,首先选择K个初始的聚类中心点,可以是随机选择或者通过一定的启发式方法选择。 2. 分配数据点,将所有的数据点分配到离它们最近的聚类中心点所对应的类别中,这一步可以通过计算每个数据点与各个聚类中心的距离来实现。 3. 更新聚类中心,对每个...
K-Means算法是一种简单的迭代型聚类算法,采用距离作为相似性指标,从而发现给定数据集中的K个类,且每个类的中心是根据类中所有数值的均值得到的,每个类的中心用聚类中心来描述。对于给定的一个(包含n个一维以及一维以上的数据点的)数据集X以及要得到的类别数量K,选取欧式距离作为相似度指标,聚类目标实施的个类的聚类...
K-Means 算法是一种无监督学习,同时也是基于划分的聚类算法,一般用欧式距离作为衡量数据对象间相似度的指标,相似度与数据对象间的距离成反比,相似度越大,距离越小。 算法需要预先指定初始聚类数目 k 以及 k 个初始聚类中心,根据数据对象与聚类中心之间的相似度,不断更新聚类中心的位置,不断降低类簇的误差平方和(Su...
K-means算法的第一步是随机选择K个初始聚类中心。这些聚类中心可以从数据集中随机选取,也可以根据某些先验知识选取。 2. 计算每个点到聚类中心的距离,并分配类别 对于每个数据点,计算其与每个聚类中心之间的距离。然后将数据点分配给距离最近的聚类中心所属的类别。 3. 重新计算聚类中心 在第二步中,我们将每个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