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InSAR技术在变电站及电力铁塔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变电站和电力铁塔形变会对电力安全输送造成威胁,传统的PSI技术监测点密度稀疏,难以实现变电站和电力铁塔精细形变测量.基于18景TerraSAR-X Strimap模式高分辨率影像数据,采用JSInSAR技术获取了成都地区尖山和九江2座500 kV变电站及周边电力铁塔的毫米级形变监测结果,并从纵向和横向2个维度分析了其时... 查看全部>> ...
5月27日,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在南京组织召开“江苏省InSAR地面沉降监测(2019-2020)”项目验收会,省自然资源厅国土测绘处处长张进民主持会议,来自武汉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省测绘工程院、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盐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5位专家听取了项目汇报,对项目的具体工作和技术手段给予高度评价,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12月10日,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在南京组织召开“江苏省InSAR地面沉降监测(2019-2020)项目设计书”评审会,来自南京大学、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省测绘工程院、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省地质测绘院等单位的5位专家对项目设计书进行了评审。 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设计书目标明确、内容完整,采用时间序列InSAR技术提取全省地面沉...
内容简介:《InSAR原理与应用》系统阐述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 SAR)理论、技术方法与应用,汇集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发计划等项目支持下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InSAR原理与应用》采用理论验证、实验分析与案例展示相结合的手段,系统阐述SAR成像基本原理、SAR参考框架与投影转...
InSAR相位解缠算法研究 介绍和比较了现有的3种常用相位解缠算法,同时提出一种改进经典残差缺口解缠算法:由GPS高程转换的可靠相位值在解缠过程中能帮助正确设置枝切路径及起算点,避免低质量区域的误差对高质量区域解缠结果产生影响,即使在噪声大的地区亦能获得较理想的解缠结果....
“基于InSAR空间遥感的亚毫米级地表微变形监测技术方法”是重点研发计划课题、“973”计划课题和十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集成产出。面向西南山区滑坡监测预警和高速铁路重大工程地灾风险防治重大需求,针对滑坡前期微小蠕变难以发现和精准量化的技术手段瓶颈,围绕空天地多平台InSAR协同监测理论、大区域长时序干涉数据处理方法...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图质量直接影响相位解缠精度,对干涉图进行滤波处理,去除相位图噪声,改善干涉图质量,是InSAR处理中十分重要的步骤,通过探讨方位向与距离向滤波,以及多视滤波、圆周期均值/中值滤波、基于梯度自适应滤波、Goldstein自适应滤波等噪声抑制方法,并利用Envisat ASAR数据对以上滤波方法进行对比验证... 查看全部>...
即是月基InSAR可观测到的垂向潮汐形变.模拟数值结果表明,月基雷达的重访周期约为24.8 h,在30天内各点的差分垂向潮汐形变可达30 cm.鉴于目前月基InSAR的理论形变观测精度达到厘米级,因此理论上用月基InSAR技术能够观测到模拟测区固体地球大范围垂向潮汐整体形变,也能利用观测数据研究地球潮汐大范围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
编队InSAR要求较高的相对姿态指向精度和地面观测重合度.根据相对姿态控制要求,提出了编队InSAR相对姿态计算的方法,从而确定从星的期望姿态.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两种非全状态反馈控制器及相应的角速度滤波器:半状态反馈控制器和角速度滤波器,输出反馈控制器和滤波器,进行相对姿态控制.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可满足编队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