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1G的带宽,缓冲区设置成10000速度只有600M左右,设置成20000速度就接近900M,30000时900M出头,再设置得更大,测试带宽提升也不大。 windows版本的iperf 3.1.3,UDP模式下默认是8KB,8192字节。实测范围是[0,65507],单位是字节,其中,0代表默认的8KB,随着数字越大,UDP测试出来的带宽也越来越大。 –w 参数 tcp模...
一、iperf可用参数 1. -f:控制传输文件的格式,可选择K,k,M,m,G,g 2. -i:设置测量报告的时间间隔,默认是1s 3. -m:客户端和服务器显示带宽数据 4. -p:指定UDP数据包的报文大小,默认为1472字节 5. -w:设置TCP传输缓冲区,默认为8KB 6. -R:让服务器接收指定大小的数据包,服务器一旦接收到客户端发送...
#iperf -s //服务端命令 -f [b|B|k|K|m|M|g|G] //f参数表示单位 -r //r参数表示双向数据测试,但要先测c到s的带宽 -d //d参数和r近似,并且功能更强,可同时测试双向数据 -w [2000] //w参数后跟数字,单位是byte, -p [12000] //p参数可指定端口号 -t [20] //t参数默认表示测试10次,后...
-w 指定TCP窗口大小,默认是8KB 如果窗口太小,有可能丢包 -B 绑定一个主机地址或接口(当主机有多个地址或接口时使用该参数) -C 兼容旧版本(当server端和client端版本不一样时使用) -M 设定TCP数据包的最大mtu值 -N 设定TCP不延时 -V 传输ipv6数据包 server专用参数 -D 以服务方式运行ipserf,eg:iperf -...
在客户端运行iperf,输入命令iperf –cserver-ip–pserver-port–i 1 –t 10 –w 20K,其中参数说明如下: -c:客户端模式,后接服务器ip -p:后接服务端监听的端口 -i:设置带宽报告的时间间隔,单位为秒 -t:设置测试的时长,单位为秒 -w:设置tcp窗口大小,一般可以不用设置,默认即可 ...
对于UDP模式,其默认读写缓冲区大小为8KB(8192字节),范围为[0,65507]字节,其中0代表默认值。随着缓冲区大小增加,UDP模式下测试出的带宽也会增加。总结,合理配置-w和-l参数对于优化iperf3带宽测试结果至关重要。正确设置这些参数,可以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避免资源浪费。
iperf -c 192.168.43.1 -t 60 -i 2 -P 5 -w 1m 1. 参数的含义: -s (server) 开启服务器 -c (client) 指定服务端主机IP -t 测试时长。默认10秒 -i 数据统计间隔,以秒为单位。 client 显示的是发送速率 , server端显示的是接收速率,最好加 i 参数进行速率跟踪 ...
4. 可选参数:iperf命令还提供了一些可选参数,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测试设置。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可选参数: –`-p`:指定服务器端口号。 –`-i`:设置报告的间隔时间。 –`-w`:设置TCP窗口大小。 –`-l`:设置报文大小。 5. 可视化工具:除了命令行界面,还有一些可视化工具可以以图表的形式显示iperf测试结果。这些工...
iperf参数说明 server端 iperf -s -p -B (-u) -s 指定server端 -p 指定端口(要和客户端一致) -B 绑定ip地址 -u udp协议,,默认是tcp协议 -i 设置带宽报告的时间间隔,单位为秒 -w TCP窗口大小,滑动窗口越大越好一般来说最大是16M,会有个峰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