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同时使用此参数-R切换数据发送接收模式,例如默认客户端发送,服务器端接收,设置此参数后,数据流向变为客户端接收,服务器端发送-w指定套接字缓冲区大小,在TCP方式下,此设置为TCP窗口的大小。在UDP方式下,此设置为接受UDP数据包的缓冲区大小,用来限制可以接收数据包的最大值-B用来绑定一个主机...
使用TCP 协议进行测试时,需要注意的就是 TCP 窗口大小,可以使用-w参数指定,网络通道的容量capacity = bandwidth * round-trip time,而理论 TCP 窗口大小就是网络通道的容量。例如,网络带宽为40Mbit/s,回环路径消耗时间是 2ms,那么 TCP 的窗口大小不小于40Mbit/s×2ms = 80kbit = 10Kbytes。 UDP 协议测试带宽 ...
iperf常用参数介绍 -i 2#表示每2秒显示一次报告-w 80k#对于TCP方式,此设置为TCP窗口大小。对于UDP方式,此设置为接受UDP数据包的缓冲区大小,限制可以接受数据包的最大值-B 192.168.122.1#绑定到主机的多个地址中的一个。对于客户端来说,这个参数设置了出栈接口。对于服务器端来说,这个参数设置入栈接口。这个参数...
iperf -c 192.168.1.100 -u -b 1M -t 10 6. 其他常用参数 iperf还有一些其他常用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使用。例如,以下是一些常用参数的示例: -p:指定iperf服务器端口号 -i:设置报告间隔 -f:指定报告的格式 -w:设置TCP窗口大小 -M:设置TCP最大报文段大小 以上是使用iperf进行网络性能测试的一些常见命令用法。
服务端启动(参数都一样): iperf3 -s (如果是linux系统直接下载好iperf3软件即可,如果是在Windows系统 需要在cmd命令行里先进入iperf3.exe程序所在的目录下) 客户端启动; iperf3 -c 服务端ip -p 监听的端口号 -b 带宽 -i 时间间隔(单位秒) -t 持续时间(单位秒) -R(反向传输) -u(采用udp模式) ...
常用指令参数 输入iperf3 -h 指令即可查看 iperf 支持的全部指令: 一些常用的指令参数: 参数释义 -p 指定要监听的端口或要连接的端口 -f 指定带宽输出格式,Kbits, Mbits, KBytes, MBytes -i 指定每次报告之间的时间间隔,单位为秒 -B 绑定指定的接口 -V 设置输出详细的报告 -J 以JSON 格式输出 -s 运行在...
-k, --blockcount #,以传输数据包数量为测试结束条件进行测试; -l, --len #读写缓冲区的长度,TCP 默认为 128K,UDP 默认为 8K; --cport ,指定 Client 端运行所使用的 TCP 或 UDP 端口,默认为临时端口; -w, --window #[KMG],设置套接字缓冲区大小,TCP 模式下为窗口大小;...
iperf可以开启多线程模式,参数为“-P”,后面接线程数。例如,要开启2个多线程,应输入“-P 2”。 多线程模式可以显著提高网络传输性能。例如,传输的数据,使用单线程需要17秒,而使用2个多线程只需要秒。此外,多线程模式还能提高平均带宽速率,从单线程的112MBytes/sec提高到177MBytes/sec。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看ip...
可选参数: -i:指定间隔时间(以秒为单位),默认值为 10s; -t:指定运行测试的时间,以秒为单位; -p:指定端口,默认为 5001; -w:指定 TCP 窗口大小,默认为 85 KB; 例如:在 Client 端,我们并发4 个数据流,测试总时长为 30 秒,每 5 秒输出一次结果。以下为测试所使用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