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鼠结直肠癌模型中,IL-33通过增加巨噬细胞的瘤内浸润、促进其向M2极化以及促进血管生成,发挥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但也有研究认为IL-33缺失会影响B细胞对肠道共生菌的调节,从而导致结直肠癌发生增加。 总之,IL-33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以及不同...
一方面,IL-33与ST2L结合可通过诱导Th2型细胞因子,促进肿瘤中免疫抑制细胞的聚集,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增殖和转移;另一方面,IL-33与ST2结合促进炎症基因的转录,最终导致炎症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产生以及足够的免疫应答。总而言之,IL-33/ST2轴在肿瘤中的具体作用还有...
其机制可能与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大量分泌IL-33有关,IL-33通过其受体ST2作用于肥大细胞,一方面通过减弱其自噬促进细胞的脱颗粒发挥,促进纤维化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减弱其自噬而促进中性粒细胞的趋化,炎性因子的释放,达到促进肾脏纤维化的作用,这也是我们首次报道肾脏内IL33能通过抑制肥大细胞自噬促进肾脏纤维化的进展...
作者: IL-33是一种组成性表达在肺上皮细胞核中的炎症因子。它可快速响应环境损伤和应激刺激,从细胞核释放到细胞外,作用ILC2细胞和Th2细胞,进而引发过敏性炎症反应。其在诱导哮喘和肺部炎症性疾病中发挥有关键性作用。一般认为,只有当肺上皮细胞损伤后,胞核中的IL-33才能从细胞核释放到细胞外发挥致病作用。有关I...
IL-33是一种白介素1细胞因子家族成员,其组成性表达于多种器官组织屏障层细胞,并以ST2作为其特异性受体。IL-33作为炎症调节因子,能诱导Th2介导的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其在炎症性疾病中具有潜在介质作用。在调节免疫应答、组织稳态维持、组织修复及重塑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01 IL-33在癌症中...
IL-33,白细胞介素-1细胞因子家族成员,广泛表达于多种器官细胞。其在肺癌中的作用复杂,既可能发挥抗肺癌作用,也可能促进肺癌进展。肺癌在中国发病率与死亡率居恶性肿瘤首位,早期症状不明显,晚期整体5年生存率不高。研究显示,IL-33/ST2在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肺癌发病机制涉及遗传、...
IL-33作为IL-1家族成员之一,是参与辅助性T淋巴细胞(Th)2型免疫反应和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发病的关键细胞因子,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T2)蛋白是其作用受体。当IL-33和ST2结合时,可诱导Th2型免疫反应细胞因子产生,引发呼吸道炎症。临床研究也发现,血清IL-33水平在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升高...
①我国医学家经实验发现一种叫“IL-33”的新蛋 白,对逆转老年性痴呆有显著作用。这表明人的认 识能力随着社会实践发展不断提高,符合题意,故 ①正确; ②说法错误,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疾病发生的 规律的说法不科学,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 用,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改变疾病发生的规律, 故②错误; ③我国...
知乎,中文互联网高质量的问答社区和创作者聚集的原创内容平台,于 2011 年 1 月正式上线,以「让人们更好的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找到自己的解答」为品牌使命。知乎凭借认真、专业、友善的社区氛围、独特的产品机制以及结构化和易获得的优质内容,聚集了中文互联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