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ART的原理很容易理解,但是如果您还没有阅读SPI 通讯协议,那可能是一个不错的起点。 UART通信 在UART通信中,两个UART直接相互通信。发送UART将控制设备(如CPU)的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形式,以串行方式将其发送到接收UART。只需要两条线即可在两个UART之间传输数据,数据从发送UART的Tx引脚流到接收UART的Rx引脚: UART属...
I2C线更少,比UART、SPI更为强大,但是技术上也更加麻烦些,因为I2C需要有双向IO的支持,而且使用上拉电阻,抗干扰能力较弱,一般用于同一板卡上芯片之间的通信,较少用于远距离通信。 SPI实现要简单一些,UART需要固定的波特率,就是说两位数据的间隔要相等,而SPI则无所谓,因为它是有时钟的协议。 I2C的速度比SPI慢一点,...
SPI 具有多种优势,使其成为嵌入式系统中通信的流行选择。这些优势包括|:高速数据传输: 凭借其同步通信机制,SPI 可实现快速高效的数据传输,非常适合需要高速通信的应用。与 UART 和 I2C 等其他串行通信协议相比,SPI 提供明显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例如,时钟频率为 10 MHz,每次传输 8 位,可实现的最大数据速率...
SPI协议是一种同步串行通信接口,被广泛应用于微控制器通过四根线连接的外设设备之间数据交换。优点是简单、低功耗并且支持高吞吐量。缺点是它不支持多个主机、从机无法启动传输或控制数据传输速度,这些都是由主机初始化并且进行控制的。SPI接口是由四根线组成:master-in-slave-out (MISO),master-out-slave-in (MOSI...
UART、SPI、I2C比较 ①I2C线更少,比UART、SPI更为强大,但是技术上也更加麻烦些,因为I2C需要有双向IO的支持,而且使用上拉电阻,抗干扰能力较弱,一般用于同一板卡上芯片之间的通信,较少用于远距离通信。 ②SPI实现要简单一些,UART需要固定的波特率,就是说两位数据的间隔要相等,而SPI则无所谓,因为它是有时钟的协议。
SPI SPI可以无中断传输数据,可以连续地发送或接收任意数量的位。但是I2C和UART中,数据以数据包的形式发送,有限定位数。 SPI信号线有四种: MOSI-信号线:主机输出,从机输入; MISO-信号线:主机输入,从机输出; SCLK-时钟信号; SS/CS-片选信号; 优点:
UART、I2C、SPI作为三种主流的串口通信协议,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应用场景。本文将详细解析这三种协议,帮助读者理解它们的原理、应用以及在实际项目中的操作方法。 一、UART(通用异步收发器) 1.1 原理概述 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是一种通用异步收发器,广泛应用于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SPI(串行外设接口),I2C(串行总线接口)和UART(通用异步收发器)是三种常用的通信协议,用于在不同的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目录 三者的区别: 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 串行和并行: 三者的区别: 1.硬件连接:SPI使用4线或3线(带主从模式)连接,其中包括一个时钟线、一个主从选择线、一个主设备输...
UART、SPI、I2C比较 ①I2C线更少,比UART、SPI更为强大,但是技术上也更加麻烦些,因为I2C需要有双向IO的支持,而且使用上拉电阻,抗干扰能力较弱,一般用于同一板卡上芯片之间的通信,较少用于远距离通信。 ②SPI实现要简单一些,UART需要固定的波特率,就是说两位数据的间隔要相等,而SPI则无所谓,因为它是有时钟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