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特定的检测循环中,初始合成的HB/AgNCs作为信号分子识别元件,几乎无荧光响应;当引入目标物miR-155和G15H时,HB的发夹结构打开,并与G15H杂交组装具有pH响应的双链DNA单元(DDCs),通过与H+结合形成i-motif,同时G15片段作为AgNCs荧光信号增幅元件,空间上被拉拢靠近AgNCs,从而增强其荧光信号;在此过程中,被置换的...
结果表明,DNAi-motif的折叠与解折叠过程具有pH依赖性,并且时间尺度在100毫秒左右。此外,根据定量数据所构建的模型表明,质子的协同作用对于折叠与解折叠过程非常重要。在解折叠过程中,唯一的限速步骤是两个质子(而非全部六个)被中和掉;而在折叠过程中,却是三个质子协同地结合在DNA i-motif上。这些研究结...
对 i motifDNA 纳米金 体系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考察了盐浓度、 i motifDNA 浓度、四重体形成时间以及 DNA 序列对 pH 响应的影响。在既定条件下,纳米金的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在 pH53~70 范围内呈现规律 性变化,在 520nm 处的吸光度逐渐增大,在 700nm 处的吸光度逐渐减小,纳米金的颜色逐渐由...
利用纳米金对DNA构型的区分效应设计了一种快速灵敏可视化的pH计。对i-motifDNA-纳米金 体系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考察了盐浓度、i-motifDNA浓度、四重体形成时问以及 DNA序列对pH响应的影响。在既定条件下,纳米金的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在pH5.3~7.0范围内呈现规律 ...
i-DNA也即i-motif DNA,是1993年发现的一种由富含胞嘧啶序列形成的非典型四链体核酸结构(图1A)。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i-DNA的形成序列广泛存在基因组中,尤其集中在癌症基因启动子区域,并且该结构能够稳定存在于人细胞核。尽管该结构具有维持端粒长度、调节基因转录和翻译等一系列重要的生理功能,且作为一类新型的...
四链dna中i-motif和g-四链体是研究最为广泛的结构,能够在特定的ph、离子强度条件下进行单分子、双分子或四分子的组装,形成不同的二级结构,也是由于序列的灵活设计性、结构钢性等特点,使得它们作为刺激型响应元件在生物标志物传感、逻辑电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之前的研究中已经发现,肿瘤微环境一般为酸性,而且包含...
将该体系在细胞表面的酸性环境中进行动态操作,可实现对细胞膜的高对比度荧光成像,并且对胞外ph变化进行响应,相当于一个免标记ph荧光传感器。因此,本发明提出了所述二聚体在免标记细胞荧光成像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二聚体的制备方法,将所述的i-motif杂交分子的两条链,分别与第一dna四面体四条链中的一...
功能化荧光核酸探针用于腺苷和pH的检测 3.基于对pH响应的C四聚体结构(i-motif)和金纳米颗粒(AuNP),发展了一种纳米探针用于细胞内pH检测。中性条件下,将巯基标记的i-motif链与染料标记的互补链杂交,... 何咏 - 湖南大学 被引量: 0发表: 2015年 DNA纳米自组装结构的构建及其在信号放大生物传感与成像分析中的...
1.基于i-motif构型变化的末端转移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应用,其特征在于,机理如下:利用单链DNA上的巯基与Au通过Au-S结合,TdT催化DNA的3’-OH末端进行聚合延长,制备富C DNA长链,利用导致i-motif形成的Ag(I)和堆叠到i-motif表面的GV,成功制备传感器,TdT的浓度变化会影响电化学响应。 2.基于i-motif构型变化...
利用上述基于i-motif构型变化的末端转移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通过方波伏安法,设置电位范围为-0.6~-0.78V,振幅为25mV,检测传感器在PBS(0.1M,pH 7.0)中的电化学响应,获得一系列不同浓度TdT对应的峰电流大小,建立电流响应与TdT之间的定量关系,根据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确定待测样品中TdT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