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来自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个机构的中国研究人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目为《Highly potent and 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CD4 trimeric nanobodies inhibit HIV-1 infection by inducing CD4 conformational alteration》的文章。研究探索了抗CD4纳米抗体,尤其是来自CD4免疫羊驼的Nb457,发现其对HIV-1...
2024年8月来自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个机构的中国研究人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目为《Highly potent and 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CD4 trimeric nanobodies inhibit HIV-1 infection by inducing CD4 conformational alteration》的文章。研究探索了抗CD4纳米抗体,尤其是来自CD4免疫羊驼的Nb457,发现其对HIV-1感...
但目前HIV-1进入宿主细胞核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8月10日,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了HIV-1进入宿主细胞核的新机制。另外,研究人员还确定了HIV-1入侵宿主细胞所需的3种蛋白质,并合成了可以靶向其中一种蛋白质的药物分子,这一发现有望实现艾滋病的新型疗法。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细胞外囊泡(...
在今天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一篇开放获取的论文中,研究人员提供了证据,证明HIV-1衣壳模仿细胞的运输受体穿过核孔。 为了支持这一结论,研究人员在体外展示了三件事:HIV-1衣壳可以通过核孔类似物运送货物;衣壳可以与核孔通道中的蛋白质筛相互作用;在没有天然转运蛋白的情况下,衣壳会瞄准核孔。 核转运受体通过“赶走...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Microbiology上题为“Single-molecule epitranscriptomic analysis of full-length HIV-1 RNAs reveals functional roles of site-specific m6A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
部分结果展示(图源自Nature Microbiology) 之前的研究在关于逆转录在HIV-1核输入中的作用上缺乏共识。虽然有研究表明,逆转录可以促进核导入前病毒核心的细胞质脱壳,但也有研究表明,HIV-1核导入可以在没有逆转录的情况下发生。为了确定功能性...
近日,Nature发表了一篇重磅研究,揭示了HIV在人体内“永生”的机制,为未来治愈艾滋病提供了重要参考。审稿人评价道:“这项研究令人印象深刻,并引起了该领域的极大兴趣。”这项研究的团队背景很硬,来自美国麻省总医院、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合建立的Ragon研究所。该研究所博士后孙玮玮和哈佛医学院讲师高策为论文...
日前,一种用于治疗 1 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的新型静脉注射 CRISPR 疗法 EBT-101 的临床前数据被正式发布于 Nature Gene Therapy。 论文结果表明,针对于灵长类动物的艾滋病毒 CRISPR 疗法(EBT-001)能够安全地从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基因组中去除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并且没有检测到脱靶效应及异常的病理学特征...
将这种方法扩展到将CCR5Δ32突变引入野生型干细胞移植中,使用基因治疗结合新的储存库减少策略,可能有希望在危及生命的血液恶性肿瘤之外治愈HIV-1。这是第三例异基因CCR5Δ32/Δ32 HSCT治愈HIV-1的病例,提供了ATI前后病毒学和免疫特征的详细信息,并产生有价值的见解,有望指导未来的治疗策略。 原文链接:nature.com/...
2020年7月1日,吉利德科学公司Stephen R. Yant率领的研发团队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Clinical targeting of HIV capsid protein with a long-acting small molecule的研究论文,公布了具有破坏HIV衣壳蛋白的小分子药物GS-6207的临床前及初步临床试验结果,并且由于其抗病毒效果显著,体内清除率低以及皮下注射部位释放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