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IV-1型别HIV-1是最常见的型别,也是最具毁灭性的。它负责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使人体无法抵御各种...
HIV在病毒分类中属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组。迄今为止,根据血清学反应和病毒核酸序列测定,全球流行的HIV可分为2型:HIV1型和HIV2型。在HIV1型内,根据编码包膜蛋白的env基因和编码壳蛋白的gag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又进一步分为3个组:M组(主要组)、O组(外围组)和N组(新组或非M非O组),M组内...
CRF01-AE是第1个通过全长基因序列鉴定的CRFs,是A亚型和一种尚未鉴定的U(表示未分类区段)亚型的重组,数字表示发现顺序,字母表示其亲代亚型,或用cpx表示其含有≥3个不同亚型基因重组。 HIV的传播与分型 目前,HIV-1 型的CRF01_AE、CRF07_BC重组型、以及B'亚型是中国流行最广泛的毒株。中国早期主要流行M组中...
有些药物的遗传阈值比较低,病毒基因发生1~2个点突变就可产生耐药性,而有些药物的遗传阈值比较高,需要多个基因位点的突变才能产生耐药性。可采用两种方法诱导药物的耐药毒株:(1)病毒在固定的药物浓度下连续传代,可使用多个不同药物浓度的培养系统,这种方法对于遗传阈值低的药物比较有效;(2)病毒在逐渐增加药物浓度的情...
1. HIV的分类及其亚型 根据病毒株分类,可分为1型和2型,它们主要区别在于各自特定的包膜蛋白不同,并存在不同的生物学,血清学和分子特征的亚型。到目前为止,HIV的临床筛查中发现绝大多数的是1型的感染,极少数感染2型,2型主要集中在西非地区,2型比1型传染能力低,2型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的概率较低,根据一些数据显示...
1危害程度分类 1.1分类等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毒(HIV)属于乙类传染病。在卫生部2006年公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将艾滋病毒(Ⅰ型和Ⅱ型)列为危害程度第二类病原微生物。运输包装仅病毒培养物为A类,UN编号为UN2814。 1.2不同实验室操作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要求 根据《人间传染的...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回答。是1986年发现的。HIV分为两个主要型别,即HIV-1和HIV-2,两种型别的病毒都能引起人的免疫缺陷并导致艾滋病。继HIV-1于1983年从淋巴腺病病人分离到后,1986年,科研人员又从西非的HIV感染人 群中分离到与HIV-1基因序列相差较大的另一种HIV,后者被分类为HIV-2。虽然两种...
(一)分类:第一类11与HIV感染密切相关的口腔病变 (1)白色念珠菌病:1.红斑型白色念珠菌病;2.伪膜型白色念珠菌病;(注:白色念珠菌病常伴有口角炎) (2)毛状白斑; (3)牙周病:1.牙龈线形红斑;2.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3.坏死性(溃疡性)牙周炎; (4)卡波西肉瘤; (5)非霍奇金淋巴瘤; 第二类11与HIV感染...
HIV检测分类:核酸检测(NAT),抗原、抗体检测和抗体检测。HIV检测需要的样本是血液或唾液,另外也可以用尿样。 ·NAT检测:需要使用静脉血,它可以检测血液中真实的病毒数。NAT不仅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了HIV,也可以判断血液中存在的病毒数量(称为HIV病毒载量检测)。尽管NAT比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