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Heckscher)和其学生俄林(Bertil Ohlin)所提出的资源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s Theory),又叫H-O理论、H-O模型,它建立在对现实经济简单化、抽象化的严格模型设定基础上。H--O模型的关键假定包括:第一,两国的生产技术是相同的——也即劳动生产率没有差异,而且生产的规模报酬不...
1.代表人物: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 赫克歇尔于1919年发表《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之影响》,提出了要素禀赋说的基本论点,他的学生俄林于1933年出版了《地域和国际贸易》,创立了要素禀赋说,并于197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H-O理论: 又称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Heckcher- Ohlin theory )或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核心思想...
H-O定理,全称为Ho-Samuelson定理,也被称为资源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s Theory),是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Heckscher)及其学生俄林(Bertil Ohlin)在20世纪初共同提出的。这一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揭示国际贸易的根源和格局构建了一个坚实的理论框架。 H-O定理的核心思想与基本原理 H-...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eckscher-Ohlin Theory),又叫做要素比例理论(Factor Proportion Theory)。理论没有试图去解释国际间生产率的重要差异。这种差异致使各国间比较成本的不同,并由此引起国际贸易。在现代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中,这些生产率差异本身被归因于各国初级要素拥有量的差异,这种初级要素拥有量的差异...
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又称要素禀赋说,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首先提出,后又由他的学生俄林(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以发展。 这种学说认为,同类产品存在的价格绝对差是各国进行交易的直接基础,而引起各国同类物品价格不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关键的是各国生产各种物品的成本比率不同,而成本比率是由使用要素的价格...
一、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俄林(Bertil G.Ohlin,1899-1979),瑞典籍经济学家,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主要著作为《域际和国际贸易》(1933)。因其理论采用了其师赫克歇尔(E.F.Hecksher,1879-1952)的主要论点,因此,该理论又称H-O理论。二、要素禀赋的含义 要素禀赋是指要素的天然供给状况。三、H-O...
第一篇:H-O理论分析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英文版 Class: International trade(International business 1)Name: 闫奇 Nowaday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some of the previous theories about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are now facing some challenges, The H-O theory is the one of ...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1936)‖ changed the whole face of post-war economic policy Founded the macroeconomic Factor Abundance Home country is labor-abundant compared to Foreign country (and Foreign is land-abundant compared to Home) if and only if the ratio of the to...
要素禀赋理论(H-O Theory)认为,在国际分工的贸易体系下,每个国家应该利用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力和资 … www.showxiu.com|基于2个网页 2. 俄林理论 由于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由赫克歇尔提出的,为纪念其贡献,这一理论被称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O Theory)。在所有 … ...